細思極恐!房子沒人買,貝殼這個中間商卻賺瘋了
這幾年的房地產行業,一路下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截止2024年7月,100城二手房的價格已經連續27個月走低,上半年70個大中城市,銷售價格指數無一倖免,全部下跌。
在如此蕭條的大背景下,貝殼找房居然成爲一股清流,逆市上漲。
前不久,貝殼公佈了二季度的營收數據,高達233.7億元,與同期相比增加19.9%。
淨利潤也相當可觀,將近19億元,同比增長46.2%,折算下來日均淨賺2111萬元,創歷史新高。
不禁令人好奇,“中間商”貝殼是怎麼做到的呢?
2010年,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創始人左暉花了5000萬,購買了IBM的諮詢服務,當時的彭永東便是IBM的高級顧問,他給鏈家做了一個叫做“收費站模式”的商業計劃書。
意爲,即便自身的業務發展受到限制,但經過每一次收費,都能獲得穩定的收益。
2014年,彭永東成立了鏈家網,擔任CEO,希望能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這就是貝殼的前世。
貝殼這個名字在當時就已經敲定,只是貝殼的商標持有人不願意轉讓,這才先有了鏈家網。
4年的時間,鏈家網向全國大舉擴張到了29個城市。
2018年,左暉和彭永東一起成立貝殼找房,彭永東擔任CEO,希望能一統整個房產中介行業。
不同於鏈家的直營店模式和德祐的加盟模式,貝殼找房致力於推進居住服務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
很快貝殼的出現打亂了原本穩定的行業秩序,被同行視爲最強勁的“公敵”。
很多同行中介公司的老闆都不願意接入貝殼,一旦接入,所有的事情包括後臺管理、員工培訓、結算都由貝殼搞定,自己的公司就被架空了。
但這並不影響貝殼的發展。
2019年,貝殼平臺上交易房屋220萬筆,年度淨收入達到了460億人民幣。
2020年7月24日,貝殼提交了招股說明書。
此時的貝殼在全國103座城市中,已經擁有265個經紀品牌,45.6萬個經紀人和4.2萬家店,遠遠超過了鏈家和德祐的擴張速度。
貝殼找房能飛速發展得益於鏈家的資源,以及雄厚的資金。
鏈家經過18年的耕耘,早已成爲全國最大的房地產中介公司,擁有巨大的數據庫資源。
此外,2011年至2019年期間,在騰訊、融創、萬科的投資下鏈家和貝殼找房一共融資3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20億。
這些錢,貝殼主要用於鋪設平臺功能和數據基礎設施、擴大新房交易以及多元化的業務拓展。
在2020年,貝殼交易總額(GTV)飆升至3.5萬億元,較上一年度大幅增長了64.5%。
其中,在二手房市場,貝殼的GTV達到1.94萬億元,同比增長49.5%。
新房業務的GTV雖然略少於存量房市場,爲1.38萬億元,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率高達8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成爲了國內最大的新房銷售平臺。
貝殼找房的新房業務模式爲“包銷”,要求開發商只能由貝殼單獨銷售。
貝殼會給房地產公司3000萬的保證金,約定3個月內賣掉50%以上,如果賣不掉,則保證金歸開發商所有。
同時,貝殼也會拿走3%的抽成。
然而,就是這3%的抽成,貝殼常常遭到開發商的抱怨。
要知道在2019年,代理商收費僅爲1%,在增加2個點以後,開發商營銷費用大大增加。
除了存量房和新房業務,貝殼在新興業務領域也有了新的發展。
特別是裝修等增值服務領域,2020年營收達到人民幣20億元,同比增長68.7%。
按理說,如此高的營收,作爲貝殼的經紀人應該是如魚得水,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貝殼財報最新數據顯示,貝殼集團在今年上半年對外支付的佣金從去年同期的114億元下降至89億元,大幅下降22.1%;
同時,公司內部佣金開支與薪酬成本也從94億元縮減至81億元,減少了13.8%。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成本端有所收緊,貝殼的毛利卻實現了強勁增長,從2022年的138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217億元。
這一反差,讓人不得不懷疑,貝殼賺的錢都進入了自己腰包。
貝殼的房屋中介經紀人基本上有10個角色,房源5個,客源5個。
這些經紀人的角色不同,卻是一起賣房,按貢獻分配佣金。
完成一筆交易後,錢先進入貝殼的口袋,貝殼再用這筆佣金來分配。
如果這筆交易是鏈家完成的,貝殼會抽走16%,如果是德祐或者其他中介公司完成的,貝殼會抽走8%。
房源方有5個角色,錄入方、維護方、房源實勘人、委託備案人、鑰匙保管人,假設這套房源是加盟店的,那麼這5個角色合計加起來能拿41%。
客源方包括推薦人、客源成交人、客源合作的助攻人,客源首看人,交易顧問合計分走51%
相比10年前的經紀人,賣掉一套房能拿30%-50%,目前貝殼的經紀人只能拿到5-10%,就是因爲各個角色都分了一杯羹。
在房地產中介行業,貝殼顯然已經獨佔鰲頭,但這種商業模式能否持久還有待商榷。
畢竟在整個商業模式中,除了貝殼賺錢以外,同行、開發商、經紀人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2017年在某個論壇上,一位來自清華大學的教授直接對彭永東毫不客氣地指出:
“你們的業務模式像極了兩端欺騙,先是欺騙房東,接着又欺騙購房者。”
作爲行業的龍頭企業,我們更期待看到一家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生態向更加健康、積極方向發展的公司。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貝殼翻山,以房養房》
新京報:《上半年淨利降四成 貝殼能否翻越“第二座山”?》
南方週末:《左暉耕耘二十年,脫胎鏈家,貝殼找房是如何做大的》
作者:錦瑟
編輯:柳葉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