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天怎麼拍完100集短劇?實探“輪椅霸總”

中新經緯5月30日電 (林琬斯)“你給我!”5月21日下午,在青島某萬達廣場一層的鞋店內,飾演鞋店店員的羣演正搶奪女主“甜圈”的手機,拉扯之間,店員一個踉蹌差點摔跤。“搶手機!”攝像在一旁大聲提醒。一聲“卡”後,演員無不氣喘吁吁。

這是快手星芒短劇《女王降臨》的拍攝場景之一,劇中主要人物除了大女主“甜圈”,還有坐在輪椅上的霸總“林晏臣”,片場內外還準備了兩把輪椅。而這段10秒的劇情,遠景拍了不下5次,又切換近景拍了3次。

店外顧客來來往往,卻對店內的拍攝現場熟視無睹,還有顧客瞄準拍攝間隙,入店挑選鞋子。在同一時間,商場的同一層還有另外一個短劇劇組正在拍攝。

唯一稍顯輕鬆的只有鞋店的員工,她躲在收銀臺中,時而迎客,時而將店裡的鞋子包好裝入鞋盒中。

“今天上午也有一個劇組來拍攝,在5月20日之前,一天得有2、3個劇組來店裡拍攝,拍一個小角落。”該鞋店的工作人員對中新經緯說,門店開業三年左右,今年來店裡拍攝的(劇組)多了起來。

“100集短劇,五六天拍完”

《女王降臨》是一部18集的豎屏短劇,拍攝製作完成後將在快手平臺獨家播出。21日是劇組開機日,按照計劃,剩下的劇情要在未來10天之內完成拍攝。

在青島,鞋店內外的短劇拍攝場景已成爲一種常態。在這背後是短劇行業快速發展。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3月發佈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微短劇數量持續增長。2023年微短劇拍攝備案量達3574部、97327集,分別同比增長9%、28%.

短劇行業發展之下,演員的需求量在增長。《女王降臨》的製作方青島槓上開花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槓上開花)創始人兼CEO王浩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現在找羣演都得靠“關係”,無論主演還是羣演,至少需要提前半個月開始找。

在進入短劇行業前,李盛曾是一名公務員,因喜歡演戲,選擇跳出編制,於2018年11月進入短劇行業。此前,他也曾在院線電影中擔任過特約演員。

剛入行那會兒,李盛只能在院線電影中飾演羣演,第一場戲演一具死屍,一天片酬50塊錢。

進入短劇行業至今,李盛拍了十餘部短劇,在三部劇中擔演男一號。“和過去穩定的工作相比,雖然會有心理落差,但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能賺錢,且不傷天害理,都是OK的。”李盛說。

不過,短劇演員只是李盛的一份兼職,他的正職是一名武術教練。李盛說,拍短劇的收入要比武術教練高。

另一位短劇演員張丹就直言自己“特別討厭短劇”:短劇給新人提供了很多機會,但門檻太低了。

“有些演員就因爲拍過一個(劇)本突然‘爆’了,沒有演技也可以當主演,甚至可以不背臺詞,可以笑場,對其他演員非常不尊重。”張丹表示。

張丹介紹,她參加過亞洲小姐選美活動,後來覺得演戲適合自己,就進入了這個行業,還曾接受過話劇團的專業指導。

張丹表示,自己鮮少關注參演的劇是否“爆”了,更關心劇組的氛圍與默契,“演員和導演之間不需要太多溝通,導演的一個眼神,演員就知道他想要什麼感覺的戲,這樣是最舒服的。有自我發揮的空間,演什麼像什麼,這是演員應該做的事情”。

“不拍沒錢花,拍了與影視圈脫節更大。”張丹認爲,不是拍了短劇就能稱作演員,短劇與影視劇仍是兩個不同的圈子。她直言,自己想拍電影、電視劇,也一直在等待,但不知道機會在何時,“特別難,只能硬撐”。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李浩也是一位頻繁穿梭在各個劇組之間的演員,開拍前一天他還在青島即墨區的一個組裡,第二天就趕到70、80公里外的市北區拍攝《女王降臨》,“他們都喜歡讓我演壞人,就是反一。”

檔期最滿的時候,李浩一個月接了兩三部100集的短劇,五六天拍完一部,一天十五六個小時都待在片場待命,“拍到麻木,每天除了拍戲、睡覺,沒有其他事情。”

“現在行業內卷,有好多演員從橫店來青島拍戲。”李浩表示,短劇演員的收入確實不穩定,但也能接受。對他來說,最難的時候一整個月都沒有戲拍,不過現在已經熬過去了。

李浩透露,5月22日至6月初,他已經接了不下10部短劇的片約。

“輪椅霸總”成流量密碼

除了鞋店的場景,《女王降臨》的大部分劇情在槓上開花的辦公樓中取景。槓上開花將部分辦公室佈置成宴會廳、醫院病房、會議室等各種場景。

拍攝時,導演與攝像偶爾也需要客串劇中角色出鏡拍攝,在《女王降臨》中,攝像就客串了“甜圈”的上司。

中新經緯觀察到,槓上開花的辦公室有三把輪椅,其中兩把爲《女王降臨》所用。槓上開花運營負責人徐啓超表示,公司之前拍了一部短劇,是由坐在輪椅上的霸總(下稱輪椅霸總)引申出來的劇情,單集達到過億的播放量,和大部分短劇全集播放量過億相比,效果較好。

“以前只有一張輪椅,拍戲的時候用得太頻繁,輪子壞了,我們又加急採購了一張。”徐啓超表示,像“輪椅霸總”“植物人霸總”前期被各種看不上的人設,後來突然間逆襲成爲霸總,還能站起來,讓觀衆直呼過癮,也是短期的流量密碼。

短劇如何才能做出爆款?“看命,命好就爆了,命不好就爆不了。”《女王降臨》導演佟子對中新經緯表示,那部短劇上線後“爆”了,還是感覺有些意外。

佟子也是前述爆火短劇的導演,2020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後,她進入槓上開花擔任編劇,後擔任導演。

下午一點半,佟子纔開始扒拉一口午飯。在拍攝間隙,佟子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短劇現在的發展逐漸趨向電視劇化,一集的播放時長越來越長,從一開始的1-2分鐘,到後來的3分鐘,到現在4-5分鐘甚至更長。

“一開始我們也覺得觀衆喜歡短的、直接的短劇,但是現在一集的劇情越寫越長,大部分的爆款一集都在三分鐘以上,基本見不到三分鐘以下的片子了。”佟子表示,選題對於打造爆款尤爲重要,如果全劇時長有限,一集一個選題‘爆’的機率比把一個選題拆分爲3集更高。

王浩也表示,小程序短劇剛開始火的時候一集時長在59秒,不過,時長太短中間情緒斷得太多,內容也講不完,觀衆情緒可能剛勾起來,就得付費進入下一集,觀衆不太滿意。他認爲,和影視劇相比,短劇的受衆人羣喜歡看故事更直接、爽點來得更快的內容,所以短劇單集時長在1分鐘至2分鐘,符合短視頻用戶的觀看邏輯。

王浩分析稱,當下短劇行業的爆款率不超過20%。“現在的短劇題材和影視劇最熱的時候一模一樣,當年的韓劇和網劇,女性向(以女性羣體爲目標受衆)的作品大多是霸總題材,男性向(以男性羣體爲目標受衆)大多是發財、武俠題材,現在的短劇就是在延續以前的選題邏輯,將以前的流量選題拿過來,用短劇的模式重新造出來,給人們造夢。”

中國“霸總短劇”也在海外熱度一飛沖天。據國海證券2024年1月發佈的研報,長期海外短劇市場規模在144億-648億美元區間,中性假設下爲360億美元。

談及霸總短劇出海並在海外火爆,王浩認爲,這證明無論國內外,人類對於內容的需求其實是一樣的,短劇給人造夢的底層邏輯也是一模一樣的。

短劇走向精品化

業內將短劇分爲招商短劇與付費短劇。招商短劇的營收渠道更多靠品牌植入,付費短劇的營收渠道更多靠用戶充值付費。付費短劇通過反轉與衝突的劇情,牽動用戶的情緒,從而達到付費的目的。

2023年以來,短劇的“造富神話”頻頻震驚輿論,“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月薪5000元看不起付費短劇”的話題引起爭議。據媒體報道,短劇往往在限免十幾集後就要付費解鎖,有的一集就要2塊錢,看完一部可能要花上百元。

不過,王浩對中新經緯表示,2022年至2023年是付費短劇比較好賺錢的時候,現在付費短劇賺錢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對從業者的要求更高了。

“觀衆對劇情的審美被培養出來了,對於爽點的敏感度也沒有那麼高了。當年的一些所謂的割韭菜的內容現在已經不太適用了,留下來的更多是一些專業的團隊。”王浩表示。

據介紹,短劇製作到上線經歷了劇本、備案、拍攝、後期成片、審覈、上線6個環節,根據集數不同製作週期大概在7天至15天。

王浩回憶稱,與2022年至2023年年初相比,現在一部短劇中,成本最高的環節是產業鏈上游的服化道和演員的成本,“服道化的成本至少翻倍了”。

同時,據他介紹,短劇越來越被科班出身的導演、製片人所看好,也吸引專業演員也進入這個行業,這也是演員越來越貴的原因。

王浩表示,以前覺得做影娛的和做短劇的人是兩撥人。但隨着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開始加入短劇製作,兩者融合度更高了一些。

2017年前後,槓上開花想招一批電影學院的人入職,溝通後發現,這些人要去拍電影、拍電視劇,就是接受不了做短劇,這給王浩留下深刻的印象。

“包括公司的一些編劇剛開始也要做很長時間的心理鬥爭。4年前,槓上開花也有攝像因爲不能接受短劇快節奏又不講鏡頭語言,從而離職。”王浩談道。

王浩表示,現在的短劇開始講究構圖、講調色、做分鏡,有一種小劇組的感覺,這也是短劇越來越好看的原因。

片場的另一名演員何廣也對中新經緯表示,以前100集的短劇部分是“注水劇”,今年的短劇越來越短,大多精品化發展,也更有助於演員的發展。

何廣表示,去年之前的短劇最大的特點是人長得好看,要有噱頭,有熱點,演技是次要的。但今年精品化之後,短劇會更看重演技,對演技的要求也更嚴格。

同時,行業也在捲成本。“比如你用30萬拍一部,我就用50萬拍一部,下一部我要卷質量,用70萬再拍一部。但是對於短劇來說,這個成本預算已經是非常高的了,‘卷’到這種價格,如果劇本不好的話基本上就賠了。”王浩指出。

王浩認爲,從從業者的角度來說,在成本上內卷其實並不是一個良性循環,很多投資人可能面臨着虧錢,但是從內容呈現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對此,王浩也介紹,2022年,槓上開花與快手開始合作,快手有專業的製片人與公司溝通短劇的內容與腳本。另外,快手也會給予槓上開花商業化支持,引薦多個品牌做一些冠名植入。5月27日,《女王降臨》在快手站內播出第一集。

(文中佟子、李盛、李浩、張丹、何廣均爲化名)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