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玉/唐湘龍、賴嶽謙、陳以信等人的恐嚇 僅是一種絕望中的求救
唐湘龍說2021是「武統元年」,並把攻臺劇本都寫好了,要從東部走雪隧快速拿下臺北;賴嶽謙上對岸節目酸臺灣軍隊是紙老虎,裝備差對岸一兩代,根本不能打;吳斯懷在立法院大罵漢光演習前爲什麼不先辦政經兵推?以前馬朝都有。
▲唐湘龍指出,2021年爲大陸對臺「武統元年」。(圖/翻攝飛碟聯播網YouTube)
陳以信見老美,說臺灣年輕人既不懂美國,又不懂中國,意思就是說年輕人沒有國際觀,卻又死不認帳。
這些言論自然引發鄉民一陣怒火攻伐,但基於這些發話者好歹也曾是個人物,我們就來小小研究一下。
要「併吞」臺灣有如此容易?
國軍裝備的確不如對岸先進,那是雙方領土與資源差距所造就的結構性差距,就跟3千坪基地能蓋30層豪宅,30坪蓋不了一樣。
但現在是對岸想過海來把小臺灣給吃了,第一問題是得先過海,第二問題是這麼小的量體無法塞進那麼多部隊,各種優勢不見得能發揮,這仗可沒那麼好打。
共軍會走雪隧,臺軍不會放炸藥嗎?如果數量與技術便能決定一切戰爭輸贏,那當年絕對優勢國民黨軍隊,怎麼就沒能把一萬多長征共軍給滅了?美國怎就炸不平北越?阿富汗深陷內陸,怎麼蘇聯也栽了?美國也撤了?打了40年,游擊隊仍沒死光?
▲唐湘龍指出,如果解放軍從宜蘭登陸,一旦過了雪山隧道,就到了臺北,但難道臺灣不會在雪隧放炸藥反擊?(圖/記者張克銘攝)
講裝備與技術,東風-17超音速導彈聽起來超英趕美,但現在總數大概不會超過20枚。
▲東風-17超音速飛彈。(圖/翻攝自央視)
遼寧號航母宣傳得挺威,但那是前蘇聯1988年下水的「重型航空巡洋艦」級裝備,與美軍那種自二戰以來的攻擊型空優航母,一艘的艦載機戰力幾乎足以殲滅大多數小國空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
論者麻煩把軍事材料讀得深一點,不要聽到「航母」和「飛彈」就興奮起來,更別把戰爭當作逛淘寶買包包,看到名詞和買一送一就下單。
換句話說,老共現在爲了其民族主義政治需要,積極誇大軍事宣傳,炫耀其武器性能。
▲殲-16。(圖/國防部提供)
殲-16戰機抄襲自蘇聯的SU-30MKK戰機,殲-20引擎也抄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技術能力有限。遼寧號艦載機殲-15,抄自SU-33,瀋陽飛機公司一個月大概頂多生產2-3架,名大於實。
老共空優的確正在大幅改進,但臺灣的空軍戰機與飛彈系統也不是玩具,臺灣空域也不允許同時塞進那麼多一線戰機。
沒有絕對空優,渡海的運兵船艦就是待宰的鴨子,就算用上千架直升機直接機降奪島,也可能有去無回,上島士兵若無後援彈藥補給,一樣被滅。
跨「海」登臺 有那麼簡單?
許多文人墨客,一直沒搞清楚「海」與地理因素對於戰爭的決定性影響。二戰美軍登陸沖繩,後面跟了差不多5千艘船,動用部隊約55萬,島上日軍只有大約8萬,卻仍打了快三個月。
諾曼地登陸,短短100公里左右的英吉利海峽上,佈滿了7千艘船艦,還動用大量欺敵作爲,讓德軍主力留在加來才能成功。
跨海登陸遠比大多數人以爲的複雜艱難,對付臺灣這種不大不小的島更是如此,這也是二戰美軍跳過臺灣不登陸的原因。
跨海作戰最麻煩的是後勤問題。「外行人談作戰,內行人談後勤」,現代戰爭火力是靠源源不斷的油彈撐起來的。
一個士兵的全身揹負量,大約頂多帶上2個基數的5.56彈藥作戰,大約是400發。
但一把突擊步槍的射速大約是每分鐘700-900發,等於不間斷連打一分鐘就打光了。美軍在伊拉克,通常一個步兵排連續激戰1-2小時,彈藥就打完了,若無補給跟上,便只能撤退。
這還只是個別士兵,重型火砲需要的彈藥量更加恐怖。八二三砲戰之前,共軍花了好幾個月往前線輸送彈藥。
▲八二三砲戰。(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八二三頭兩小時,金門落彈5.7萬發以上,而且多是152或172重砲,但金門的防禦工事仍在。
但若渡海作戰,初期沒有重砲掩護,只能靠空軍與飛彈。上千顆飛彈聽來很恐怖,打起來根本不夠用。
就算老共最強的陸軍上了岸,沒有補給也就只能當靶子。
99式主力戰車很威,備彈只有41發。
渡海主力15式輕戰車,備彈38發。要對付的目標不只是我方戰車,還有各種防禦工事與步兵。
臺軍則有標槍飛彈等着伺候,2,500米外可擊殺任何主力戰車。
躲得好好的步兵,永遠是戰車的真正夢靨。
換句話說,如果像中古冷兵器時代那種列陣對決,臺灣軍隊裝備的確打不過老共。
但現代戰爭誰給你站出來像流氓打架一樣單挑冤家?蘇聯Mi-24和SU-25火力驚人,阿富汗游擊隊一見就跑,等你炸完山頭再從山背反斜面上,用刺針飛彈咬屁股,大量蘇軍戰機就此有去無回。
▲《美日共同聲明》宣示臺海安全已成美日間重要議題。(圖/翻攝自白宮)
再講國際支援,在這次美日聯合公報之前,臺海若發生戰事,美日是否支援是有問號的。
但聯合公報後,臺海安全已政治宣示爲重要議題,爲外援臺灣開了綠燈,只是不一定是臺灣人所想的形式。
同時間,96年臺海危機時,美日臺三方秘密連繫的「明德小組」要角阿米塔吉隨團訪臺,日本岸信夫前去視察離臺灣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與那國島,都是在告訴老共,那篇聯合聲明不只是政治宣示,檯面下已有協調好的工作準備,咱們是在玩真的。
美日如何介入「臺海」戰爭?
換句話說,美日要支援臺海作戰,並不見得會直接派兵來臺,卻可能以他們最有利的方式進行。
與那國島有條2千米長跑道,一百多公里外石垣島還有一條,可成爲空運支援的前進據點,甚至是臺灣空軍後撤保存戰力,或美日「飛虎隊」型態支援作戰的前進基地。
這種玩法在國際上一點也不稀奇,臺灣便曾以退役空軍之名,實施「大漠計劃」,支援沙烏地阿拉伯空軍。
進一步看,站在美軍觀點,最有利的劇本不是派兵幫臺灣打仗,甚至不是臺海安全和平,而是把臺灣當作一個「誘餌」,釣出中共海陸空軍主力,在渡海登陸時一次殲滅,用美軍的優勢海空軍打一場「坎尼會戰」型的殲滅戰。
如果打得久一點,還能順便以「阻絕作戰」之名,把東南沿海工業帶炸碎搗爛,解決老共海軍與經濟實力追上美國的威脅,令其30年內不得翻身。
以此劇本,美軍不必派航母來支援,光是嘉手納、駐日美軍、加上關島空軍便能執行此一任務。日前四架F-16從日本北部三澤基地,由加油機伴隨飛行2,800公里到南海,展示的不只是由北向南的作戰範圍,也是從關島到臺灣,由東向西3千公里作戰能力。
▲F-16戰機。(圖/翻攝自Facebook/115th Fighter Wing)
中共如果要實施阻絕攻擊美日基地,那就是世界大戰的開端。
如果不打,便只能捱打。
如果不想捱打,就自己認聳把武統臺灣給吞回去。
這燙手山芋,丟回去給習大大自己捧着,自己看着辦。
當這個世界走向戰爭邊緣,便不是這些靠著書本與杯觴交錯養成所謂「國際觀」的人們所能理解的,背後其實藏着許多的軍事戰略與戰術考量。
幾十年冷戰下來,美國人早學會了軍事上悶不吭聲,等你看見了已是滿山遍野佈置妥當,但中共在戰狼虛榮趨使下,近年忙不迭的大肆宣傳我軍威武。
F-22第五代戰機早在2005年服役,近年才漸爲人所知。
▲殲-20曾被捕捉到掛4具副油箱試飛。(圖/翻攝自搜狐軍事)
東風-17和殲-20纔沒幾粒幾架,卻講得好像鋪天蓋地。
我們得搞清楚雙方行事風格的差異與變化,纔算真正「懂」這個國家,纔不會因無知而成爲各種大外宣工具。
其實,我覺得藍營菁英們並非對於軍事如此完全無知,而是他們一路被臺灣與國際上反中民意悶太久了,又無力也無能說服反擊。
於是心中憋着一口悶氣,萬分期盼着「王師東定臺海日」,把這些混帳民進黨全都抓起來斃了,這話卻又懦弱到像個小俗辣。
他們也只能用對臺灣軍力的否定,與擴大對岸優勢的恐嚇,來取代自己向大陸求救的呼喊,看看能否鬆動臺灣抵抗意志?!
「武統」是真實的威脅,但並非不可抵擋。
馬時代政經兵推推完,兩岸關係和緩,國際不會外援,國軍其實就不用打,也不能打了。我們大可把藍營菁英口中的「武統」,解讀爲向對岸呼救的「Help me Please! Fast! Now!」可能更貼近真實的心理狀態。
拋開這些人的噪音,也較能讓我們認清現實,建構確實的防衛能力,保衛臺灣民主自由,遠離已被國際視爲現代希特勒的中共威脅。
臺灣能不能打?其實靠的是全民的抵抗意志。
如果大家都想着要別人替我們打仗,別人的小孩死不完,沒有自己下水拿槍「同島一命」的決心,誰都無法救你,也不想救你。
熱門點閱》
► 蔡錫勳/日美首腦會談「聯合聲明」明記「臺灣海峽」 1969年以來首次
► 李沃牆/「五缺」問題已成產業發展「灰犀牛」
► 蘇育平/美軍撤離帝國墳場阿富汗 神學士春風吹又生?
► 陳清河/演唱會、展覽線上化 在新冠疫情下 娛樂產業如何數位轉型?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