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疾而終:一支從未出戰的元朝南海軍團
公元13世紀末,元世祖忽必烈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作爲蒙古帝國的最高權力繼承人,他的諸多舉措必將永久改變歷史進程,卻從未滿足於先輩留下的龐大基業。故而要不斷髮動新戰爭,讓鐵蹄踏遍一座又一座島嶼和山頭。
於是,向來低調且與世無爭的海南島,便成爲異常重要的戰略策源地。但在險些獲得更多權重前,時與勢皆已不再蒙元大汗這邊。勉爲其難的結果只能是徒有其表,最後還因人亡政息的老傳統被徹底叫停。
早在攻滅南宋前後,蒙元已嘗試進行海外遠征,力求將亞洲大陸外側的羣島都收入囊中。例如在1274-80年間,曾兩次出重兵東渡日本,幾乎每次都要動用900多艘大小船隻。奈何缺乏此類作戰的相關經驗,又沒有可靠的成熟技術做支撐,還屢屢被自己不熟悉的天氣所阻礙。不僅打破了在東方世界的“不敗金身”,還順帶爲數百年後的“神風崇拜”立下基礎。
即便如此,忽必烈仍舊癡迷於對東南亞地區實施入侵。除緬甸的蒲甘王朝外,還包括越南南部的占城王國,以及遠在爪哇中部的滿者伯夷。但不論對手真實強弱,又或是己方將士表現如何,最後都以全面潰敗收場。這讓堂堂元世祖感到臉上無光,不得不靠濫發紙幣、瘋狂斂財等手段彌補軍費損失。在接連任用、誅殺三任宰相後,繼續實施自己的瘋狂夙願。
不過,最讓忽必烈難堪的對象還要數越南。在1257-92年間,元朝軍隊曾三次嘗試全面入侵,一度將對方的首都升龍城佔領+屠戮。但因爲受不了炎熱氣候,無法保障後勤供應穩定,很快就表現出後繼乏力尷尬。倒是統治當地的陳朝比較遊刃有餘,時而選擇做認慫的朝貢國,時而又奮起發動伶俐反撲。直至1288年的第二次白藤江之戰,徹底擊碎北方強鄰的狼子野心,也將身體每況愈下的元世祖完全激怒。他絲毫不顧周圍人勸解,執意要發動第四次大規模進攻。
公元1293年7月,擔任湖廣省右丞的劉國傑被召喚入朝,接到率10萬之衆攻打越南的棘手任務。由於元朝的行政建構普遍較大,這位女真將領的轄區不但包含湖北與湖南,還有屬於今日廣東和廣西的廣袤地界。但真正將發揮作用的區域,恰恰是面積較小且孤懸外側的海南島。這點不僅前無古人,往後也鮮有類似情況出現。原因無他,就是全島大部分區域處在欠開發狀態,在人員、糧草的供給方面遠不如大陸省份。而且是到1278年才被收入蒙元版圖,到1281年還只是一個負責糧草水運的中轉站。
然而,經年累月的大肆征伐,已經讓忽必烈末期的元軍有些青黃不接。彼時,遠征軍敗走爪哇的消息才傳回大都不久,意味着許多部隊需要休整。此外,由泉州港提供的艦隊雖勉強返航,但所用船隻都亟待維護。加之先前對日本的作戰消耗,主要使用北方、浙江兩地造船,而在越南又極度依賴珠三角產能,顯得都很難在短時間裡恢復生產。相比之下,原爲策應基地的海南卻建制完整,很少有士兵都抽調消耗。所以在元世祖計劃的最後一次戰爭中被寄予厚望。
根據留存史料記載,元朝前期的海南雖行政級別不高,卻是一個頗有潛力的軍事重鎮。除少量蒙古、色目長官外,主要由1000名漢軍充當骨幹。這些人是帝國征服華北時組建的世候部隊,具有比較強悍的戰鬥力,平日都駐紮在首府瓊州壓陣。其次是近萬名原籍浙江的南宋新附軍,多爲隨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拱衛皇室的流亡者,主要是配備船隻的水師。另有13名千戶指揮的本地黎人民兵,也是帝國掌控全島命脈的真正主力。
除此之外,蒙元爲防逃到海外的南宋遺民反攻倒算,有在海南設立單獨的巡檢司機構。等於是在正規水師外,重新構建一套備用水軍體系。早些年被俘虜的占城士兵,亦有集中安排在島上駐紮。由於歷史上的占城經常遭北方鄰居入侵,所以是用來對付南越人的極好選擇。乃至堪稱最高科技代表的回回砲部隊,同樣在瓊州設有分支機構。可見至少在忽必烈時代,海南島在元軍的規劃中具有獨到價值。
另一方面,元朝也很早就在海南開展軍屯部署。不僅動用島嶼駐軍生產,還從大陸上招募各類流民、俘虜或退伍兵丁幫助耕作。最鼎盛時期,共開拓農田292頃98畝。可以在阿里海牙率15000人征討占城時供給軍餉而民不擾,足見此時海南糧資供應與運輸能力。
當然,劉國傑不可能僅憑海南一島的兵力出征。好在偌大的湖廣行省內,生活着衆多選擇依附的土人部族,往往都願意爲軍餉和口糧而外出當兵。其中以苗人數量最多,最遠分戍至蘇州、揚州等地。其次是更南方的撩人、壯人、狼人等其他集團,因自己就生活在氣候炎熱的山林地帶,能夠很好的適應越南戰場。若再算上行省內的普通漢軍與新附軍殘部,那麼湊出10萬級別的水陸軍人力也就不在話下。
可惜,忽必烈的第三次入侵越南註定無法實現。劉國傑原本按計劃,在這年秋冬季完成兵力集結,以便趕在第二年雨季來臨前奪取升龍城。但士兵們開拔不久,遠在大都的忽必烈就因病發而駕崩。新繼位的元成宗帖木兒更擔心西域前線,遂下旨叫停對越南的報復行動。
至此,蒙元的南海軍團原地解散,不再沒對任何東南亞國家發起主動攻擊。海南島的重要也性隨之下降,重新回到鮮有人問津的隱士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