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怪才"哲學博士愛上音樂指揮 多次獲獎(圖)

圖爲:周鍇指導合唱團成員練習 記者劉中燦

楚天都市報訊 從本科到碩士博士,他一直是武漢大學哲學專業高材生。但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他卻愛上了指揮藝術。他“指揮”着武漢大學人文愛樂合唱團,多次獲得國內外合唱大獎,他也獲得全國合唱指揮大賽第三名。

今年8月以來,周鍇就一直泡在武大,和他的團員們一起爲參加11月在韓國舉行的國際合唱節辛苦排練,以至於經常聲音嘶啞。他說:“這個機會太難得,整個中國,只有兩個合唱團隊受邀參加,這本身也是一種榮譽。”

初三首次過了一把指揮癮

1980年,周鍇出生在宜昌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工人,母親是老師。愛拉小提琴的父親,從周鍇四歲起,就送他去學小提琴。但那時的周鍇,真正喜歡的是足球。直到高中,周鍇一直都是學校的體育健將,曾擔任學校田徑隊隊長,獲得過宜昌市中學生運動會前三名。

談起“從藝”經歷,“我是被逼的。”周鍇笑說,自己一直被逼學琴到小學五年級。長期耳濡目染,周鍇喜歡上了電視上的音樂節目。“那時,看到電視上的指揮,一身燕尾服,揮舞着指揮棒,比起那些唱歌的來,簡直帥呆了。”

初三時,周鍇毛遂自薦,首次過了一把指揮癮,指揮班上同學,參加學校歌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

1999年,周鍇以文科生身份參加高考,第一志願填報了武漢大學法學專業。原本想學法學的周鍇,收到的卻是哲學專業錄取通知書,慢慢對哲學產生了興趣,亦找到哲學與音樂間的關聯。周鍇說,“哲學與音樂看似不搭界,但其實,合唱在古希臘悲劇中就出現了,近代的西方音樂,也是從中世紀多聲部音樂開始的。”

軍訓露頭角出任合唱團長

“如果不是軍訓時我多了句嘴,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了。”周鍇回憶,大學軍訓期間拉歌教官在隊伍前面打拍子,周鍇嘀咕了一句:教官打得不對。教官剛好聽到了,就讓周鍇來試試。有音樂基礎的周鍇,煞有介事地指揮起來,獲得滿堂彩。

周鍇會指揮的名聲不脛而走。輔導員雪松聽說了,找到周鍇,交給他一份“美差”——出任院裡的合唱團團長兼任指揮。“一來就能當這麼大官,自然是‘美差’了。”周鍇喜滋滋地答應了。但當他接手後才發現,合唱團就他一個“光桿司令”,“頓時覺得被‘忽悠’了。”

經過一番招兵買馬,周鍇只招來30多人。武漢大學每年珞珈金秋藝術節都有合唱比賽,各院都非常重視。最後,通過硬性規定,每個班“拉壯丁”,終於湊足了80人。“只要對合唱有興趣,嗓門大就行。”周鍇說,“現在看來,這純粹是草臺班子。”

指揮合唱團獲得衆多大獎

“這個音要唱出一點京劇唱腔的感覺,來,像我這樣……”昨晚,在武大生命科學學院一樓一間教室裡,31歲的周鍇,站在鋼琴前,手指靈快地滑過琴鍵,嘴裡發出沙啞唱聲,指導着教室裡或站或坐的40多名合唱團成員排練具有京劇風格的合唱曲目《才令臺》。

這個爲了參加學校藝術節而組建的“草臺班子”,已慢慢成長爲知名的社團。在此期間,周鍇完成了從哲學本科到博士的學業。

2003年,合唱團升格校級合唱團;2005年,代表武漢大學參加湖北省大學生藝術節,獲合唱組一等獎;2006年,赴廈門參加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榮獲混聲室內銀牌和黑人靈歌複賽銀獎;2009年,赴香港大會堂演出成功

2010年,赴紹興參加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榮獲現代音樂組金獎、室內音樂組金獎、教會音樂組金獎,成爲大陸高校合唱團首獲現代音樂組金牌的團隊。就在當年,周鍇獲全國合唱指揮大賽第三名。

合唱團將登上世界級舞臺

“沒有老校長的支持,我們合唱團可能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周鍇對武大老校長劉道玉充滿感激,2006年,合唱團赴廈門參加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時,遇到了資金困難。

湖北省劉道玉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黎亮,至今還記得周鍇到基金會“化緣”的情景。“那時,他到我們辦公室,跟我們講了合唱團走過的路,我們很佩服這個小夥子,就向劉先生彙報,看能否對合唱團給予適當資助,劉先生欣然同意。”黎亮說,劉道玉聽說學哲學的周鍇愛上音樂指揮後,大讚這個小夥子是個“怪才”。正是有了老校長的支持,合唱團得以第一次登上世界級的合唱舞臺。

去年,博士畢業的周鍇,來到江漢大學應聘音樂系教師。如今,他承擔着該校《音樂指揮》、《音樂欣賞》等課程。

今年,武漢大學人文愛樂合唱團收到了11月在韓國舉行的釜山國際合唱節邀請,受邀合唱團大多爲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合唱團。暑假開始,周鍇就一直忙着和隊員們訓練。但一個更大的難題是,走出國門,對40餘人組成的合唱團成員來說,往來經費是筆不小的開支。周鍇說,自己有信心在這次國際大賽上,爲湖北爭光。周鍇點燃一支菸,“儘管現在面臨經費困難,但我想,會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