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色航天營養保障體系建立 未來“太空餐桌”更豐富

新華社杭州9月22日電(黃一宸、佔康)記者22日從“第二屆航天醫學前沿論壇”獲悉,目前我國已建立起特色航天營養保障體系,並着眼未來深空探測任務進行戰略技術儲備。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神舟十八號飛行乘組在中國空間站內除了品嚐蓮蓉餡的“太空月餅”,還分享了香辣羊肉、土豆牛肉、紅燴豬排、奶香雞米、馬蹄糯米糕等——這是地面支持團隊提前根據每名航天員的口味喜好準備的個性化“中秋大餐”。

“空間站階段,我們突破了中式菜餚工程化關鍵技術,將中國菜搬上了‘太空餐桌’,讓航天員遠在太空也能享受到‘家的味道’。”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李瑩輝介紹,我國還提升了精準營養調控技術,研製出精準的飛行營養供給量標準,以應對太空失重等引起的人體生理問題,全力保障航天員開展180天以上的健康飛行;突破了在軌功能性航天食品關鍵技術,研製了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調節腸道菌羣等功能性航天食品,助力提升航天員在軌適應能力。

相較於空間站駐留,月面駐留面臨着更大的補給挑戰,遠離地球使得補給成本增加、時效性降低。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臧鵬表示,着眼未來深空探測任務戰略技術儲備,我國佈局了在軌烹飪、地外生存新型食品創制關鍵技術研究,爲未來長期地外生存提供基礎保障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