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把「電玩成隱」列爲法定疾病!心理師打臉「3定義」

電玩成癮該如何定義?(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謝承恩綜合外電

「電玩失調」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法定疾病!隨着3C產品網路的進步,網路成隱與電玩失調也成了時下流行的「文明病」,根據CNN的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把「電玩失調」列在與「賭博」同一類型的成癮疾病。

根據ICD的分類中,會針對疾病的病症、傷害程度患者健康狀況作詳細的定義,研究人員醫療人員能以ICD作爲診斷的依據,甚至保險公司以分類疾病作爲認定標準。其中針對「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需符合三個條件

第一是對電玩的興趣凌駕在其他生活之上。第二是電玩行爲的控制力降低,包含次數頻率時間多寡,會重複性持續性的出現遊玩行爲。第三特點是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功能出現困擾及損害,包含睡眠模式絮亂、飲食問題體力不足。

以上這些負面行爲模式必須持續12個月,纔會被視爲「電玩失調與成隱」,然而這項標準仍被許多臨牀心理醫師批評爲「太過空泛」,值業心理醫師安東尼比恩表示,把「電玩行爲」納入診斷病症有點言之過早。

▲近年臺灣也舉辦過許多電玩展,參加人數十分可觀。(圖/記者周之鼎攝)

在臨牀上的觀察中,比恩發現有許多病人並非是真的對遊戲本身上隱,而是透過遊戲,反應內心的焦慮與抑鬱症的表現,當患者的心理因素得到治療,對遊戲的依賴就大大下降。他補充說到,有很多醫生根本不瞭解電玩的概念,或本身根本沒有接觸或沉浸在電玩世界的經驗,這樣的判斷是非常主觀的,另外有許多人認爲只有青少年纔可能會得到電玩失調,但根據比恩自己的病人來說,從11歲到36歲的男女都有。

另外遊戲的類型千奇百怪,比恩表示,以「當個創世神」和「魔獸世界」這兩款遊戲的玩家族羣完全不同,前者傾向於在線社交互動,後者更傾向於角色扮演與生存玩法,如果能夠從中分析出不同的角色對玩家的吸引,那臨牀醫師就能作出更好的判斷。

如果父母很擔心家裡孩子是否得了「電玩失調」,比恩建議先了解孩子們到底在玩什麼遊戲,爲什麼這件事對他這麼有吸引力。比恩補充說到,比起草率的將電玩遊戲定罪,那對那些「沉迷於看足球比賽」、「沉迷於研究」的人,是否在未來都有可能被視爲疾病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