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局文化路徑特展 看見臺灣歷史深度與人文厚度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辦理「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特展」,今天開展,邀民衆經由包括多元族羣、礦業、糖業、林業及水文等5條文化路徑,透過「五感」深入瞭解臺灣。
根據文資局發佈新聞稿,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致詞表示,本次展覽以根植臺灣土地的「產業」及「族羣」爲主題,盤點相關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梳理人與場域之間的互動與關係變遷,整合出具有主題性且能凝聚社羣共識並永續經營的文化路徑。
陳濟民表示,如果歐洲「朝聖之路」是訪歐必遊的文化之旅,希望這次推出第1波「文化路徑」5大試行路徑,也能成爲象徵臺灣歷史深度與人文厚度的必遊文化里路。
文資局2021年正式推動「臺灣文化路徑推動社會發展計劃」,強調以臺灣史觀的視野來串聯文化資源,再以文化敘事與當代應用的手段,地方參與及專業陪伴的實踐,逐步打造體現臺灣獨有文化特色。
這次展出5大主題,引路人皆從自身經驗出發,帶民衆體會文化路徑中沉澱的深厚文史底蘊,如「水文化」由長期投身水利工作的陳豔星,從他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歲月,看水和在地發展的關係;「糖業」由資深鐵道迷許乃懿醫師帶路,從車票所透露的往來移動中,瞭解糖業的系統與發展。
「礦業」由文史工作者、資深礦工周朝南帶路,從他所見到的礦工遭遇帶出礦工人生和礦工家庭的悲喜交織;「多元族羣」由遊永福帶路,透過他對應百年前約翰.湯姆生留下影像的現況,追尋歷史並重新連繫原鄉記憶;「林業」由文史工作者郭盈良帶路,看教科書上的阿里山檜木產業鏈如何能成爲臺灣、亞洲、甚至是世界共同的記憶。
「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特展」即日起展至114年6月1日,地點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藝文展覽館AB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