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比亞迪紛紛下場造芯片背後,自動駕駛軟硬一體已成趨勢

在進入下半場的汽車智能化爭奪後,自動駕駛成爲了車企的“勝負手”。而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一直是標杆,早期採用了Mobileye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此後換成了英偉達的芯片+自研算法的軟硬解耦方案,如今回到了基於自研芯片以及自研智駕算法的“重軟硬一體”的策略。

這也帶動軟硬一體方案成爲了自動駕駛行業的新趨勢。近日,辰韜資本聯合三方發佈的2024年度《自動駕駛軟硬一體演進趨勢研究報告》(下稱“研報”)顯示,由於有特斯拉的成功案例,目前行業普遍的看法是,整車廠做“重軟硬一體”的方案具備可行性。

“重軟硬一體”指由同一個公司完成芯片、算法、操作系統/中間件的全棧開發,基於此衍生出生態合作模式,這種模式包括海外的Mobileye、特斯拉、英偉達(開發中) 以及國內的華爲、地平線、Momenta(開發中)等。

在國內的整車企業方面,“蔚小理”、比亞迪、吉利也都在朝着軟硬一體的方向努力,從前期的自研算法紛紛入場自研芯片。8月27日,小鵬汽車宣佈,公司自研的圖靈芯片流片成功;而在一月前,7月27日,蔚來發布自研5納米智能駕駛芯片“神璣NX9031”;吉利系公司芯擎科技的新一代智駕芯片AD1000在今年初正式亮相。除此之外,有消息稱,理想、比亞迪等均已組建團隊進行自動駕駛芯片的研究。

除“重軟硬一體”方案外,“輕軟硬一體”的自動駕駛方案在當下也深受車企歡迎。“輕軟硬一體”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公司採用第三方芯片,在某款特定芯片上具備優化能力和產品化交付經驗,能夠最大化發揮該款芯片的潛能,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卓馭(大疆)、Momenta等。

上述研報稱,軟硬一體的自動駕駛方案能夠成爲趨勢,一方面是因爲能達到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低的延遲和更加緊密的結合,更重要的是能給企業帶來明顯的成本優勢。以特斯拉FSD 芯片爲例,Chip 1(HW3)一次性流片成本預估爲10美元,Chip 2(HW4)則爲30美元,而英偉達Orin芯片對應的數值爲30美元,Thor高達100美元。

但是,另一方面,車企自研芯片的投入非常大。投入產出比將是這些車企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沉重話題。研報顯示,以7nm製程、100+TOPS的高性能SoC 爲例,研發成本高於1億美元(包含人力成本、流片費用、封測費用、IP 授權費用等)。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劉煜冬公開表示,從車企的經濟性考量來說,我們認爲自研芯片出貨量低於100萬片,可能很難做到投入產出比的平衡。

天準科技域控產品負責人汪曉暉在2024自動駕駛軟硬協同發展論壇上表示,車企不是短期把車賣好,就能夠覆蓋自研芯片的成本,只有長期在市場上佔有一定份額,才能達到造芯片所要求的符合商業邏輯的投入產出比。未來,車企自己做軟硬一體方案的這種模式可能會存在,但不會太多,頂多1~2家。

對於軟硬一體未來的發展趨勢,上述研報認爲,總體來看,軟硬一體與軟硬解耦是一體兩面,最終市場會形成兩者並存的態勢,但是短期內,採用軟硬一體方案的公司在市場上體現出更強的競爭力。在自動駕駛行業,軟硬一體的趨勢會根據自動駕駛方案的高低階而有所不同:對低階智駕,車企往往會直接採用供應商的軟硬一體方案,並向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對高階智駕算法等關鍵能力,車企自研的比例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