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中部地區“脊樑”更硬
原標題:爲了中部地區“脊樑”更硬
閱讀提要
唯有實打實的行動和成效才能證明沒有辜負所擔之責、應有之爲,唯有在抓好自身發展的同時,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才能爲平衡好差異性與協調性提供發展實證。
時隔近5年,一場聚焦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座談會再次召開。
前一次座談會,人們對一句話印象很深:中部地區這個“脊樑”要更硬一點,“補補鈣”,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幾年時間,中部地區崛起就處在這樣的解題過程裡。這次座談會爲進一步回答好中部地區“脊樑”更硬這個問題,在更高起點上紮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次提供方法指引、再次明確行動路徑、再次謀劃推進舉措。
這些年,中部六省攻堅克難、持續奮進,各自的發展都比過去更“硬”了。中部地區承東啓西、溝通南北,匯聚全國十分之一的土地,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區域經濟總體實力、創新發展動能、產業基礎、改革開放等方面,一個龐大集合體的區域性發展,也比過去更“硬”了。
中部地區崛起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協調發展,協調是理念內核。黨和國家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考量,中部地區不斷交出的發展成績單,都給我們深刻啓示,中部地區的“脊樑”之喻,是包含個體與整體關係的區域功能定位之喻;中部地區的“脊樑”之硬,是包容地方發展差異性、特色化在內的區域發展整體性之硬、協調性之硬、平衡性之硬。
此次座談會從6個方面進行了工作部署,面中有點、以點帶面、點面共進的特徵鮮明,在新起點上實現新作爲的指向鮮明。安徽的汽車、湖南的重工、湖北的電子、江西的航空等,中部地區製造業打造了衆多亮麗“名片”;中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3年已增長至7.4萬元,與全國人均GDP差距逐年縮小;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共45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國家層面複製推廣……在許多具體方面,我們能看到過去這些年,中部地區在哪些方面補了鈣。從此次座談會作出的部署來看,無論是“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還是“建立健全區域內省際合作機制”;無論是“加強都市圈之間協調聯動”,還是“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這些帶有突出的跨地域、跨部門、跨層級特徵的協調發展要求,決定了很多工作都站在了更高的起點。工作是要在落實過程中被檢驗的,若干年後,當各地各部門各領域做的事接受審視、核檢時,唯有實打實的行動和成效才能證明沒有辜負所擔之責、應有之爲,唯有在抓好自身發展的同時,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才能爲平衡好差異性與協調性提供發展實證。
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有很多意味深長的論述,到今天,道理背後蘊含的深意仍然不啻爲清醒劑。比如,十年前,在談及京津冀發展合作時,總書記曾說:“來回走動一次,吃一次飯,過去還要喝一次酒,籤一個協議,搞一個儀式,然後各幹各的,這種淺層次的合作甚至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合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必須進行頂層設計,用頂層設計指導、引領、推動合作。”區域協調發展既不可以獨善其身,也不可能獨“惠”其身。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有理由相信中部地區在錯位發展、和而不同,融合發展、志合道同中,“脊樑”會變得更硬,在抱成團朝着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的過程中,濃墨重彩寫就新篇。(餘姝滿)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