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博物館 結合戲劇、數位科技
面對疫情衝擊,博物館趁勢推出全新的展覽形式與服務,及早勾勒未來博物館的藍圖。圖爲藝術家許仲敏的機械裝置藝術《蛋形 No.1》。(本報資料照片)
度過疫情衝擊的2020年,全球多數美術館都經歷了封館、重啓,博物館經此震動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構變化與創新思維?在新書《博物館的未來:28個對話》中,一些國際級博物館館長分享了對博物館未來的思考與想像,科技、多元展示不啻是未來重頭戲。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館長安妮.帕斯特納克去年甫因疫情所逼出售藏品變現,她認爲就過去的歷史來看,許多博物館一直在支持著白人父權敘事,但越來越多機構開始展示和收藏女性及有色人種藝術家的作品,重新塑造了未來博物館的敘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馬克斯.霍萊因則認爲,把觀衆帶到一個地方越來越不重要,他認爲博物館的實境體驗、數位化、AI化將會繼續強大;澳洲動態影像中心執行長卡特里娜.塞德奇維克則指出,近幾十年來,藝術都在所謂「白盒子」展出,但近年觀衆更熱衷於身歷其境的展覽,如2018年的《仙境》由劇場設計者設計展場,看展要打開不同的門甚至或爬或鑽進洞裡,結合戲劇和數位科技來支持敘事,儼然成爲趨勢。
日本森美術館館長片岡真實認爲,因疫情而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限制觀衆數量,反而讓博物館的現場體驗更加珍貴,實體博物館會成爲一個可以靜心、抽離出日常生活的場所;另一方面,博物館將因爲數位化而成爲一個概念、一個想法而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