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護張學良被迫離婚 元配于鳳至「苦等50年」未見最後一面
「少帥」張學良與元配妻子于鳳至從小就訂下婚約,兩人一同經歷了日軍侵略、西安事變等歷史大事。但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遭到軟禁,于鳳至罹癌赴美治療,隨後國民黨撤退臺灣,使得兩人分隔超過半世紀,直到于鳳至過世後的一年,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可惜兩人已再也見不到面了。
于鳳至出生在吉林長春公主嶺市的大泉眼村,父親於文鬥是東北富商,11歲與小她3歲的張學良訂婚,19歲嫁給張學良。稱呼于鳳至爲「太姑奶奶」的第四代後人於至輝表示,起初,張學良相當反對這段由家長安排的「包辦婚姻」,但後來還是被才貌雙全的于鳳至吸引,兩人的相處也越來越融洽。
▼于鳳至的父親富商於文鬥。(圖/記者蔡紹堅攝,下同。)
於至輝指出,于鳳至不只是富商之女,也受過教育,畢業於奉天女子師範學校,辦事能力、交際手腕都很優秀,所以婚後不只受張學良的敬愛,也令公公張作霖非常滿意,更在關係複雜的「大帥府」中贏得敬重,成爲衆人認可的「女主人」。
1928年,張作霖搭乘火車回奉天的路上,被日軍炸死,人在大帥府的于鳳至要求衆人秘不發喪,稱張作霖只是受到輕傷,令日軍及各方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於至輝表示,張學良當年還不到30歲,威望及經驗上都不夠深厚,若沒有于鳳至在背後努力,很難順利繼承,穩固軍政大權。
同年,張學良結識了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長趙慶華的四女兒趙一荻,兩人很快產生了情愫。於至輝提到,對於趙一荻的出現,于鳳至當然有意見,但考慮到張學良的快樂,以及趙一荻承諾「終生不求名份」的哀求,最終還是允許趙一荻進入張家,以「秘書」的身份陪伴張學良。
1937年,張學良因發起西安事變,被蔣中正囚禁,人在英國的于鳳至立即趕回救夫,但多方奔走後都沒有成果。於至輝說,在囚禁的期間,張學良多次想以自殺控訴蔣中正,可在於鳳至的鼓勵及勸阻下,還是打消了念頭,「太姑奶奶當時告訴張學良,如果相信自己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不能就此拋下妻子、兒女,還有東北將士們。」
1940年,于鳳至被檢查出罹患乳癌,只有到美國才能獲得醫治,原本她因放心下張學良不願赴美,但在張學良的勸說下,最終還是與子女前往了美國,並囑咐趙一荻好好照顧張學良。於至輝指出,「太姑奶奶不願去美國,是不想被當成拋棄丈夫的千古罪人,但張學良告訴她,自己已經被囚,扶養子女、揭開真相的重任只能由她來完成。」
1946年,張學良與趙一荻被送到臺灣軟禁,隨後國民黨也戰敗撤退,張學良與于鳳至更加難以見面。於至輝提到,雖然人在美國,又不知還有沒有機會見到張學良,但于鳳至並沒有灰心喪志,反而開始學習起投資股票,在美國的股票市場累積了不少財富,擠身上流社會。
▼于鳳至位於大泉眼村的故居。
另一方面,蔣中正也擔心人在美國的于鳳至會替張學良「找到救兵」,於是在1964年藉着張學良信仰基督教,以教義規定一夫一妻,不能與兩個女人有夫妻關係爲由,要求張學良與于鳳至離婚,同時,趙一荻也請人向于鳳至遊說,稱張學良主要要與他結婚。
於至輝指出,得知這個消息後,于鳳至是相當難受的,因爲趙一荻曾發誓不會爭名份,現在等於是譭棄當初的諾言,「雖然很難接受,但爲了張學良的生命安全,太姑奶奶最後還是同意離婚了。另外,張學良也打電話告訴太姑奶奶,『我們永遠是我們,由你決定如何,我還是每天唱《四郎探母》。』表明這只是形式上的離婚。」
蔣家父子當權的年代,張學良都處於被軟禁的狀態,直到1988年蔣經國過世,李登輝上任後,張學良才終於在1991年重獲自由,但令人惋惜的是,于鳳至已在1990年先一步去世,兩人分隔半個世紀,最後仍見不到最後一面。
於至輝表示,「從於家後代的角度來看,張學良對太姑奶奶一直都有很深的感情,很遺憾沒能再見到太姑奶奶。還有,張學良重獲自由後,飛到美國,也去了太姑奶奶的墳前,感嘆『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