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李飛飛、山世光、王井東、汪玉等入選2022 IEEE Fellow
機器之心報道
機器之心編輯部
北京時間 11 月 24 日凌晨,IEEE 公佈了 2022 年度新一屆會士的入選完整名單。
IEEE 全稱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是國際性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學會,在 160 多個國家擁有超過 40 萬會員。IEEE Fellow 爲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 IEEE 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爲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與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爲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當年會員總數的 0.1%。
去年,清華大學教授唐傑、京東集團副總裁鄭宇等人成功入選 IEEE Fellow 行列。
今年,王海峰、李飛飛、山世光、王井東、汪玉、謝幸等衆多業內知名的 AI 學者入選。
根據網絡公開信息,機器之心整理介紹了 AI 領域的新晉 IEEE Fellow(中文名與機構是機器之心根據網絡公開信息整理,如有遺漏、錯誤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陳金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雲數據存儲和處理的可擴展架構做出的貢獻
陳金俊,博士,教授,澳大利亞斯文本科技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領域包括可擴展性、大數據、數據科學、數據系統、雲計算、數據隱私與安全、健康數據分析等相關研究課題,發表學術論文 160 餘篇,IEEE 及 ACM Trans 長文 40 餘篇。現爲《IEEE 大數據彙刊》、《IEEE TKDE》、《IEEE 雲計算彙刊》、《ACM Computing Survey》等期刊的副主編, 曾兩次獲 IEEE 計算機協會傑出領導獎(2008-2009)和(2010-2011)、IEEE 計算機社會服務獎(2007)。
馮俊蘭 , 中國移動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
入選理由:在語音對話應用程序、人工智能平臺和網絡智能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馮俊蘭,博士,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國際 Linux 網絡基金會董事會副主席,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與智慧運營研發中心總經理。馮俊蘭領導中國移動人工智能及網絡智慧運營方面的研發工作。
郭傳雄,字節跳動 AI Lab 團隊總監
入選理由:因對數據中心網絡設計的貢獻而入選
郭傳雄,就職於字節跳動公司,從事機器學習系統、數據中心網絡、硬件研發方面的工作。在加入字節跳動之前,他是微軟研究院的研究員。他也曾在微軟雲計算部門 Azure Networking 從事研發工作。他的研究興趣是理解、設計、並運營大規模高可用計算機系統。
韓軍偉,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視覺顯著性檢測和圖像理解的貢獻
韓軍偉,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陝西省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和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模式識別、類腦計算、醫學影像處理等。
李飛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入選理由:因對數據庫查詢處理和優化以及雲數據庫系統的貢獻而入選
李飛飛博士是 ACM 傑出科學家,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數據庫產品事業部負責人,達摩院數據庫與存儲實驗室負責人。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是美國猶他大學計算機系的終身正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數據庫系統,大數據管理理論及系統設計開發,以及雲數據管理的安全性。
山世光,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博導
入選理由:因對視覺信號處理和識別的貢獻而入選
山世光,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博導,現任中科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他的研究興趣集中於以人臉識別爲典型案例的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上,特別是在人臉識別領域有超過 20 年的研究經驗。
申恆濤,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多媒體內容理解和檢索的貢獻
申恆濤,國際計算機學會會士(ACM Fellow)和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現任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研究方向包括多媒體搜索,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管理。
王井東,百度 AI 計算機視覺首席架構師
入選理由:對視覺內容理解和檢索的貢獻
王井東,百度 AI 計算機視覺首席架構師,原爲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的首席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神經架構設計、人體姿態估計、語義分割、圖像分類、目標檢測、大規模索引和顯著目標檢測。
王海峰,百度首席技術官
入選理由:在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貢獻和領導地位
王海峰,博士,百度首席技術官(CTO)。整體負責百度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安全等技術和生態,以及智能雲、地圖、輸入法等業務。
汪玉,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
入選理由:對領域專用加速器設計做出了貢獻
汪玉,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系主任,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院長。長期從事智能芯片、高能效電路與系統研究,ACM SIGDA 執行委員會成員, ACM FPGA 技術委員會亞太地區唯一成員。
李青,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兼系主任
入選理由:因對機器學習在多媒體、數據挖掘和數據倉庫方面的貢獻而入選
李青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 Chair Professor 兼計算機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爲:機器學習、數據挖掘、人工智能,及在 multi-modal data fusion, social media mining, event modeling and detection, and sentiment analysis 等領域的應用。
李智軍,中科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
入選理由:因對可穿戴機器人和生物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的貢獻
李智軍,教授、博導、博士。現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機器人中心主任,人工智能院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可穿戴機器人和生機電系統理論及應用研究。
田永鴻,北京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基於知識的可視化數據分析的貢獻
田永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 年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獲工學博士學位。曾任中科院計算所助理研究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訪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視頻大數據分析處理、機器學習與類腦計算。
鄭冶楓,騰訊天衍實驗室主任和傑出科學家
入選理由:因對機器學習與醫療圖像的貢獻而入選
鄭冶楓本科和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大學。2006 年至 2017 年在西門子醫療美國研究院工作。2018 年 1 月加入騰訊,現任騰訊天衍實驗室主任和傑出科學家。他一直從事醫學人工智能的研發,發明了投影空間學習法,用於醫學影像中器官的快速檢測與分割。該發明於 2011 年獲美國專利授權,當年即獲托馬斯. 愛迪生專利獎。
Dongmei Wang,佐治亞理工學院和埃默裡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對生物醫學信息學和人工智能的貢獻而入選
Dongmei Wang 是佐治亞理工學院和埃默裡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電氣、計算機工程系教授。Wang 的主要研究領域爲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專注於生物醫學和健康信息學 (BHI) 的預測、個性化和精準健康 (pHealth)。
趙國英,芬蘭奧盧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面部表情分析和特徵表示的貢獻
趙國英是芬蘭奧盧大學機器視覺與信號處理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主要爲圖片和視頻描述、情感計算、機器學習、情感人工智能。
楊睿剛,肯塔基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 3D 計算機視覺和自動駕駛的貢獻
楊睿剛博士,嬴徹科技 CTO,美國肯塔基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博土生導師、IEEE 高級會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NSF)人才獎獲得者。楊睿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圖形和計算機視覺,特別是 3D 重建及 3D 數據分析。
謝幸,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入選理由:對空間數據挖掘和推薦系統的貢獻
謝幸博士於2001年7月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現任首席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微軟-中科大聯合實驗室主任,以及中國計算機學會普適計算專委會副主任。
其他相關領域入選華人包括(以姓名字母順序排列):
艾渤,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高速鐵路中的信道建模和無線通信做出的貢獻。
畢天姝,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同步相量技術和繼電保護應用做出的貢獻。
曹明,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傳感器、機器人和社交網絡的多智能體控制系統做出的貢獻。
車文荃,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微波無源元件的平面傳輸線結構做出的貢獻。
陳名華,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時延關鍵網絡系統的貢獻
陳寶興,亞德諾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
入選理由:對集成信號 - 功率隔離和集成磁學做出的貢獻
Zhihong Chen,普渡大學
入選理由:對低維納米材料的理解和應用做出的貢獻。
陳紅勝,浙江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電磁超材料和隱身技術做出的貢獻。
陳新開,日本芝浦工業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機電系統非線性自適應控制和非線性觀測器設計的貢獻。
程翔,北京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汽車無線通信信道建模和應用研究做出的貢獻。
戴凌龍,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
入選理由:對 5G/6G 無線通信關鍵技術(大規模 MIMO)的貢獻。
Fang Deng,惠而浦工程負責人
入選理由:對永磁驅動設計和控制方法做出的貢獻。
Lingling Fan,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基於逆變器資源的穩定性分析和控制的貢獻。
傅曉明,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邊緣計算和網絡資源管理的貢獻。
謝孫源,中國臺灣成功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互聯網和雲計算容錯的貢獻。
Guohan Hu,IBM MRAM 材料設備負責人
入選理由:對自旋 - 轉移 - 扭矩 MRAM 材料和器件的貢獻。
黃琦,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
入選理由:在智能電能系統信息學方面的領導地位。
計宇生,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教授
入選理由:對移動和動態系統中的分佈式計算的貢獻。
金建勳,天津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開發可操作的高溫超導功率器件。
李克秋,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主任
入選理由:對資源高效和麪向 QoS 的雲計算的貢獻。
Youfu Li,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主動視覺感應的貢獻。
Yingbin Liang,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無線系統信息論方法的貢獻。
Shih-Chii Liu,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神經形態工程的貢獻。
劉添華,中國臺灣「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交流驅動器的無傳感器控制做出的貢獻。
Ping Liu,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教授
入選理由:因對永磁研究和磁性納米粒子合成和表徵的貢獻。
Shan Liu
入選理由:在多媒體和多核處理器領域的引領作用。
Hang-Ting Lue,中國臺灣旺宏電子,內存技術研發部總監
入選理由:對電荷捕獲存儲器和 3D NOR 閃存的貢獻。
Zhuoqing Mao,密歇根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互聯網路由和移動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的貢獻。
Zetian Mi,密歇根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 III 族氮化物光子學和清潔能源的貢獻。
GuoJun Qi,華爲美國研究院技術副總裁,華爲雲 EI 產品部智慧城市首席科學家。
入選理由:對多媒體分析和應用的貢獻。
Haisheng Rong,英特爾高級首席工程師、研發經理
入選理由:對硅光子器件的貢獻。
Chuan Seng T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副校長(學術)
入選理由:用於 3D 封裝和集成的晶圓鍵合技術的貢獻。
Hanghang Tong,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副教授
入選理由:對圖挖掘的貢獻。
Jun Wang,中佛羅里達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爲低功耗硬盤存儲系統設計做出的貢獻
王桂玲,新澤西理工學院教授
入選理由:爲傳感器網絡和車輛網絡的分佈式算法設計做出的貢獻
Ping Wang,約克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爲異構無線網絡的無線資源分配的性能建模做出的貢獻
Qing Wang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用於電容儲能的聚合物電介質做出的貢獻
吳磊 ,斯蒂文斯理工學院教授
入選理由:爲電力系統和大型互依存基礎設施的隨機建模和優化做出的貢獻
Cathy Wu,特拉華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計算生物學和數據科學的貢獻
Le Xie,得克薩斯農工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電力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的經濟和安全運行的貢獻
Huili Helen Xing,康奈爾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 GaN 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的貢獻
Li Xiong,埃默裡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隱私保護和安全數據共享的貢獻
徐鷹,佐治亞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生物數據知識發現方面的貢獻
嚴如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爲旋轉電機的缺陷 / 故障檢測和診斷做出貢獻
楊錚,清華大學副教授
入選理由:對無線定位和傳感的貢獻
楊光紅,東北大學
入選理由:對動態系統容錯控制的貢獻
Zhiping Yang,谷歌高級硬件經理
入選理由:對高性能數據中心電子產品的信號和電源完整性的貢獻
陽春華,中南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複雜工業過程的智能控制和優化方面的貢獻
Jianhua Yang,南加州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記憶和神經形態計算中的電阻開關材料的貢獻
姚良忠,武漢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支持大型風電場集成的 HVDC 電網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Xiaoning Ye,英特爾工程師
入選理由:爲高速互連設計、優化和測量方法做出貢獻
Lei Ying,密歇根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爲雲計算系統和無線網絡的資源分配做出的貢獻
禹繼國,齊魯工業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爲雲計算和社會環境中的數據存儲和處理做出的貢獻
章秀銀,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濾波天線設計做出的貢獻
張軍,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
入選理由:對密集無線網絡做出的貢獻
Liang Zhang,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 (CRC)
入選理由:爲地面廣播和寬帶系統中的非正交多路技術做出的貢獻
鍾章隊,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爲鐵路移動通信的理論、技術和發展做出的貢獻
Anding Zhu,都柏林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行爲建模和數字預失真做出的貢獻。
Jiang Zhu,Meta 高級研究經理
入選理由:對無線通信天線設計做出的貢獻
參考內容:
https://www.ieee.org/content/dam/ieee-org/ieee/web/org/about/fellows/2022-ieee-fellows-class.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