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長期執政機會之窗別錯過
社評
時隔9年馬習會再次舉行,地點變了、一方身分變了、臺灣執政黨變了、兩岸情勢變了,唯一沒變的是綠營的冷嘲熱諷和攻擊抹紅。民進黨已有16年執政經驗,卻總要靠挑起兩岸對抗來鞏固權力,不惜以臺灣安全福祉爲代價,賴清德能走出這個怪圈嗎?
罕見喊話交流 新政府伏筆
馬習二會前,民進黨高層雖然保持克制,但國安高層、綠營側翼、媒體名嘴一條龍放話操作,一會刻意製造「會晤改期」的假消息,只是爲了帶起「馬習二會與美日菲峰會打對臺」的輿論風向,一會又刻意製造「馬習在臺灣廳見面」的謠言,以滿足綠營基本盤對「馬英九被統戰矮化」的想像。
馬習二會後,搶先出來發聲的是陸委會,陸委會指責馬英九「未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和自由民主」,還痛批大陸對臺打壓威嚇,更進一步指九二共識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空間。陸委會的這發「當頭炮」,不僅與會前邱太三對馬習二會「有溝通是好事」的穩健定調完全背道而馳,而且論述根本站不住腳、罔顧事實。連柯文哲也看不下去,稱充滿對抗思維。
有趣的是,如果陸委會的發言,基本可以反映出「看守」蔡英文政府的強硬態度,那麼民進黨中央黨部隨後發出的聲明,則顯露出賴清德釋出了與蔡英文不一樣的兩岸政治訊號,也似乎在爲賴清德520演講兩岸新論述,埋下伏筆。
民進黨首先定調「馬英九不代表臺灣人民」。這句話不僅是對內交待,也是以迂迴方式回擊陸方選後對「民進黨不代表臺灣民意」的定調,但語氣冷靜剋制,並未用「被矮化、被統戰、喪權辱國」等批鬥抹紅詞彙,這說明了賴清德對馬習二會的迴應姿態有所斟酌,表達了民進黨雖不盡然認同、但與陸委會的謾罵風格迥異。
同時,民進黨強調「和平是兩岸雙方的共同責任」,且承諾不變、善意不變的態度不會改變,並使用不具兩國論意涵的「中共當局」呼籲對岸,正視兩岸互不隸屬、臺海和平穩定等現狀。這句雖是民進黨一貫論述,但突出了和平、善意、現狀等關鍵字,類似表述也曾在蔡英文2016、2020就職演說出現。
更值得重視的是,民進黨罕見喊話對岸,在對等、尊嚴前提下與臺灣執政黨展開交流對話,才能開啓兩岸良性互動新局。換言之,賴清德再次重申有意與北京交流對話、開啓良性互動,這與陸委會貫穿發言稿全篇的拒絕對話、訴諸對抗的思維不同。
務實處理兩岸 穩健治天下
當然,若賴清德520演講,僅是重申上述兩岸論述,還是無法擺脫兩岸兵兇戰危、雙方執政者漸行漸遠的趨勢。不過,若賴清德有相當政治智慧,並充分尊重多數民意,汲取近來各方人士對兩岸關係的積極建議,並藉由520演講與新政府兩岸政策予以表達,就可以把馬習二會轉化爲突破兩岸僵局、開創兩岸和平新路的契機。
衆所周知,民進黨、共產黨處理兩岸問題各有各的難處,但習近平此次對臺講話,相較2016年以後的所有公開涉臺談話,是最溫和、最柔軟、最有彈性的一次,原因就在於,具有「中華民族情懷」的馬英九做爲會晤對象,給習近平向臺灣釋放善意訊號提供了最合適的場合。
馬習二會最具看點的是,習近平雖未提及任何有關「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的表述,但將「兩岸同屬一個民族」、「兩岸是一家人」視爲兩岸交流合作的基礎,主動擴大了兩岸對話交流的最大公約數,這種訴諸血緣、情感的喊話,似乎也是有意等待賴清德在520演講就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釋出正面訊息。民進黨能否接住這根橄欖枝?
從年初大選結果來看,綠營4成、藍白6成的民意結構,有可能在未來長時間成爲常態,這就意味着只要在野不整合,民進黨靠相對優勢便可連續贏得選舉。但打天下畢竟不是治天下,務實可行的兩岸政策,終究是民進黨是否能成爲一個成熟、穩健執政黨的標誌,這也是賴清德應該從馬習二會得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