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如何看新質生產力?穩定房地產今年還有什麼招?多位經濟學家在IFF活動上這樣說

財聯社3月22日訊(記者 鄒俊濤)兩會以來,政府報告內容是經濟學家們研究討論的熱門話題。近日,國際金融論壇(IFF)主辦以“兩會後中國經濟解讀”爲主題的線上學術對話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艾倫·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瑞士銀行集團董事總經理、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等經濟學家出席討論並就房地產、外資直接投資、“新質生產力”等議題發表看法。

預計房地產後續還有更多政策出臺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需要平衡短期增長與結構性改革,這意味着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是着眼於中長期發展並超越經濟週期的,而不僅僅是應對短期的經濟挑戰。

汪濤表示,穩定房地產市場可以提振消費者信心,釋放家庭額外儲蓄,進而推動經濟增長。汪濤分析稱,從短期來看,任何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都有利於促進消費,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和實現GDP增長5%的目標。

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認爲,如果房地產市場趨於穩定,中國整體的國內消費就會上升。

IMF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對中國政府當前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表示贊同。他認爲,政府部門這些措施非常必要。爲了最大限度降低房地產低迷對經濟增速的影響,他建議政府應繼續努力加快房地產穩定復甦,對有生存能力的房地產開發商應予以支持,並推動企業重組,讓沒有生存能力的開發商退出市場。

汪濤認爲,目前穩定房地產行業的政策仍相對溫和,她預計後期會有更多的支持政策出臺,包括擴大開發商 “白名單 ”以及戶籍政策改革。

外資直接投資將2024年迎來反彈

對於利用外資,汪濤認爲外國直接投資將在 2024 年反彈。她預測外資企業在今年的盈利能力將有望提升,但由於一些長期因素包括中美經濟脫鉤、全球經濟碎片化和供應鏈重整等影響,外國直接投資較難恢復到 10 年前的水平。

汪濤認爲,從長遠來看,外國直接投資的下降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出口,但是由於全球科技週期和全球進口需求的增長,中國2024 年的出口將好於去年。

王丹認爲,在未來外國直接投資不再是推動中國經濟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國推動的在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鉤對中國的供應鏈影響有限,反而有助於推動中國的中間商品出口。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與會經濟學家還對兩會熱詞——“新質生產力”進行了解讀,一致認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巴奈特指出,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推動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爲此,他認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應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確保公平競爭、統一國內市場。

汪濤認爲,創新不僅在高科技領域,在傳統領域也發揮着關鍵作用。她建議,應防範泡沫化在新興領域導致的產能過剩造成資本和勞動力資源浪費,應更加關注服務業和內需,讓市場在新產品的生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汪濤指出,在農村地區和二三線城市推動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刺激消費,將有助於推動長期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