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五十年 五人@臺南

V-10在1971年展覽時的合照,右起爲:張照堂、莊靈、凌明聲(歿)、龍思良(歿)、葉政良、謝震基(歿)、郭英聲、周棟國、張國雄(歿)、 胡永(歿)。(成大藝術中心提供)

林柏樑,〈等待 席德進〉,1975。(成大藝術中心提供)

莊靈,〈三代〉,1971。(成大藝術中心提供)

劉振祥,〈新港〉,1995。(成大藝術中心提供)

郭英聲,〈突尼西亞〉,1977。(成大藝術中心提供)

黃永鬆,〈億載金城〉,1973。(成大藝術中心提供)

1969年,郭英聲19歲,他以曝光過度的女子如靈體般站在迪化街老宅階梯之間,充滿實驗性的攝影手法創作出〈臺北迪化街〉,他那故意把臉打白的拍攝手法,或多或少影響了後輩攝影創作者,而這樣的影響力,正是1971年組成的「V-10視覺藝術羣」努力的方向──提出創作自由、尊重個人風格的主張。

所謂「V-10視覺藝術羣」成立之初,包括資深攝影家莊靈、張照堂、郭英聲、凌明聲、龍思良、葉政良、謝震基、周棟國、張國雄、 胡永等,因對當時臺灣攝影界獨尊唯美的沙龍攝影不滿而組成,自舉辦首次聯展開始,每回總爲文化界帶來話題,也影響了後來臺灣攝影環境,讓臺灣攝影走向更具實驗性且沒有包袱的當代攝影。三十年來成員雖迭有更動,但個個都是極具影響力且有風格的攝影家。

200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又見V-10視覺藝術羣三十年大展》,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事隔多年,2023年再由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主辦,藝研所教授王雅倫發起,與攝影家莊靈共同策展的《V-10五人@臺南》攝影展,於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成大藝坊展到四月十五日。

極少公開露面的郭英聲除展出〈臺北迪化街〉,還挑選1977年的〈突尼西亞〉、1993-95年拍攝於臺南七股(現科學園區)的〈草〉、2022年於疫情期間創作的新作品〈On the road〉等參與聯展。提及V-10成員,郭英聲讚許黃永鬆是關心本土文化的鼻祖,他拍攝許多臺灣民俗、建築等題材,而《漢聲》雜誌曾在1970年代出版過臺南專輯,創辦人之一的黃永鬆當年和同事專程南下到府城採訪,這次展出1973年拍攝的《熱蘭遮城古城牆》、《赤崁樓寶瓶門》、《億載金城》和1975年《大天后宮媽祖》等,便是當年雜誌編輯的素材,而今已成珍貴的史料紀錄。

《V-10五人@臺南》攝影展邀請到莊靈、黃永鬆、郭英聲、林柏樑、劉振祥等五位臺灣深具代表性的攝影家,他們關心這片生長土地的初心不變,且一直在創作的道路上。提出展覽構想的王雅倫認爲,成大藝術中心透過教育部的高教深耕計劃,結合課程,以「影像美學研究」課程爲基礎,配合成大藝術所以跨領域的特質發想,而V-10正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跨藝術影像表現。

攝影家莊靈展出的作品中,〈女孩與梅〉拍攝女兒和自家庭院盛開的梅花,這張泛黃的照片是1971年V-10首展《女展》裡的原件,爲了這次展覽,特地翻找壓箱寶;另一件同樣以家人爲拍攝對象的作品〈三代〉,拍攝母親、太太、女兒,以三角形構圖,凸顯女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有如一座山的偉大。對於莊靈長期把鏡頭面向家人這一點,郭英聲十分稱許,他認爲莊靈的作品具有中國文人溫文儒雅的氣度,尤其記錄家人的生活系列,不論影片及作品都極溫暖深刻且感人,不經意中流露出時代的精神與意義。

有趣的是,郭英聲與莊靈、林柏樑、劉振祥等人都拍過雲門舞集,雲門創辦初期的前幾張海報以及第一本目錄都是由郭英聲拍攝,且當年的照片都是在浴室沖洗完成。而郭英聲與劉振祥初相識是在謝春德的家中,他那時擔任謝春德助理,之後才轉任報社新聞攝影工作,並參與雲門及各種文化表演的記錄工作,後期也拍攝了不少電影劇照,「我和莊靈在2003年買的第一臺數位相機,還是劉振祥帶我們去買的。」憶及往昔攝影們的好交情,郭英聲依然懷念。

1987年時任媒體攝影記者的劉振祥,在臺南鹽水看到八家將、陣頭等廟會活動的規模備感震撼,於是有了這次《V-10五人@臺南》的展出作品,他分別以1980、90年代在臺南鹽水、臺北迪化街、嘉義新港等地拍攝的民俗活動爲主軸。劉振祥曾說,相較於現代廟會活動追求酷炫的聲光效果,他更喜歡1980年代還保有農業社會對神明和信仰的純僕氣息與敬重。

稍長於劉振祥的林柏樑則是年少時在萬華購得二手相機後,在恩師席德進的鼓勵下走上攝影之路。他長期耕耘人物肖像,包括1975年大甲拍攝的《等待 席德進》,呈現恩師瞬間閃逝的孤寂感、1998年在臺南武廟捕捉到歷經白色恐怖內在創傷的《臺灣文學暗夜中的一盞明燈 葉石濤》、2004年俯拍《臺灣文學的播種者 林瑞明》,展現不修邊幅又極富個性的神情,此外還有1977年的《鹽田兒女》和1996年拍攝蘭嶼達悟族《面對不可知的未來》等代表作。

臺灣樂壇有天團五月天,其實「V-10 視覺藝術羣」也是一個臺灣攝影界的資深偶像團體,不僅是臺灣最早的一個跨領域藝術創作團體,也帶出臺灣藝術第一波的藝術自主性。「當今日藝術漸漸走進虛擬數位世界時,猛回首,竟發現V-10視覺藝術羣仍在創作的路上,『爲藝術而藝術』成爲抗拒物化的精神庇護所。」策展人王雅倫在展覽畫冊上如是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