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逃出紫禁城落腳外雙溪 故宮國寶怎麼來臺的?

1933年日軍進攻山海關,駐軍全數殉國,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文物南遷,文物裝箱總數近2萬箱。圖爲紫禁城外裝好箱準備南運的故宮文物。(圖/網路

有些國民黨員在敗選後志氣渙散,竟然在缺錢時把腦筋動到故宮國寶身上,巧的是遇上執政民進黨睜眼說瞎話,把全世界都知道是中華文化瑰寶的故宮文物換個標籤叫「臺灣國家的東西」,還真如政治學家所說「有什麼執政黨就有什麼在野黨」。故宮文物從出京避難至遷移來臺,見證了中國數十年內外戰亂歷史,如果臺灣人將文物遷臺歷史全部抺殺,將來如何向國際友人及我們的後代解釋?

故宮文物到底該屬誰?就該從文物的來源進行探究。衆所周知,這批文物原本就在北京北禁城內,清帝溥儀遜位後仍居住宮內北洋政府庫房進行清點封存,並將瀋陽故宮與熱河山莊的文物遷回紫禁城併入。這段期間宮內人員與北洋政府官員偷盜轉賣不少,據說溥儀本人也偷運上萬件古董字畫外出,故宮內的火災亦傳出可能是太監偷盜後放火燒庫房以湮滅證據。191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遷入故宮後,故宮文物管理才上了軌道,也舉辦了首次的文物展覽。1924年溥儀遭北洋政府逐出故宮,1926年故宮就正式定名爲國立歷史博物館。

故宮文物南遷時,各種文物輕過仔細裝箱,找來許多古董業者傳授包裝的秘技。圖爲紫禁城內太和殿前堆放已裝箱準備運出的文物 。(圖/網路)

故宮文物遷移始自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入侵東北的日軍不斷壓迫華北,故宮文物的安全堪慮。1933年山海關失守,國民政府決定立即將文物南遷,當時整理了19690箱共62萬件文物,分5批運往上海法國租界與南京。到1936年日軍進逼上海,才又分3批從上海、南京轉運至長沙、貴陽。故宮文物尚未停妥,旋因戰局不利,被迫再運向抗戰大後方四川,分別藏於樂山巴縣重慶三地。

故宮文物南遷先以船運至上海南京,再遷移至漢口與四川,沿途歷經艱險。(圖/網路)

1945年抗戰勝利後,原本打算讓故宮文物返回北京,但當時平漢鐵路沿線處於內戰狀態而無法通車,因此文物集中重慶後走水路到南京,全部文物於1947年底運送完畢,共計13491箱。隔年國共內戰情完全逆轉,文物尚未安置,國民政府決定將文物裝船運至臺灣,當時分3批以軍艦與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抵臺,大約只運走2成多,但都經過仔細挑選,屬故宮文物精品中的精品。

故宮文物抵臺後先寄放臺中糖廠,其後在霧峰北溝依山建置庫房與防空洞,到1965年臺北外雙溪新建成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中華文化國寶曆經數十年戰亂輾轉數千公里後於獲得安置。而未及由南京運出的一萬餘箱故宮文物,在1951年中共建政的第3年運了一萬多箱回到北京故宮,另有2千餘箱留在南京,目前歸屬於南京博物館收藏。

故宮文物南遷輾轉到臺灣後,工作人員整理善本庫房。(圖/國際在線)

決定故宮文物遷臺的歷史文件,部份還曾流落在外,著名國際拍賣商嘉德公司2015年春季拍賣會上,拍賣了多件與故宮南遷相關的拍賣品,其中就包括1948年12月31日的一則總統府代電,由當時總統蔣介石通知教育部次杭立武公文,公文由蔣的秘書周憲章所書,述及請海軍派艦運送文物3千箱赴臺,據說這是目前唯一能證明蔣介石實際介入文物運臺的文獻。

蔣介石致杭立武電,告知海軍派艦運送文物赴臺函文原件見於2015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圖/澎湃新聞網)

許多觀賞並比較過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文物的外籍人士或兩岸華人,大致都有相類似的評價:北京故宮文物巨大、氣勢磅礡,臺北故宮則精巧細緻。大陸朋友在參觀完外雙溪後,常會略帶尷尬地說,「搬得動的都到臺北了,留下(在北京故宮)的都是搬不走的」,此言不差。但我們也不忘提醒,當時故宮文物搬出北京,是爲躲避日軍的掠奪與破壞,並不是爲了帶着國寶逃到臺灣。有些大陸的知識份子還會說,還好大量故宮文物到了臺灣,否則經歷大陸多年政治運動與文化大革命,不知會有多少寶貝遭殃。對保存中華文化遺產來說,故宮文物在戰亂中陰錯陽差地遷到臺灣,還真是老天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