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難防/插座、時鐘…針孔隱身日常 每10人有1人處於偷拍風險

針孔攝影器材隱身日常生活中,包括插座、鑰匙孔都可能藏針孔,衛福部調查每十人就有一人處於被偷拍風險中。示意圖。記者林澔一/攝影

偷拍案件頻傳,針孔攝影器材隱身插座、時鐘、住警器、延長線等日常用品,無孔不入,衛福部調查,每十人就有一人處在偷拍風險中;專家直言,源頭無管制,導致針孔氾濫,助長偷拍風氣,婦團也批評「反偷拍」防制不足,只剩自救。

衛福部七月首度發佈網路性別暴力調查報告,指影像性暴力盛行率達一成四,其中近一成影像是未經同意或遭脅迫取得。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針孔偷拍頻傳,讓許多人不敢上公廁,只能加強場所主人責任,每日定期巡視。

臺中地檢署偵破創意私房等非法兒少性影像網站,全臺至少八六三人受害,上傳者有補教老師、派出所員警等。辦案人員分析,偷拍手段種類多,針孔因易於藏匿、造型多,藏於生活環境中很難察覺,且針孔並非管制品,價格親民易取得,間接助長偷拍風氣。

時下針孔攝影機琳瑯滿目,隱藏於各種生活用品,點開知名電商網站,搜尋針孔、微型攝影機,熱銷商品體積小且有WIFI功能,不需現身就能在遠端取像,針孔「日常化」,凸顯偷拍行爲難防。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秘吳姿瑩說,全臺僅臺北市對於反偷拍訂有管理辦法,但執行成效待檢驗,何況其他無反偷拍政策的縣市政府,民衆不清楚公部門是否偵測針孔,如何讓人安心?

吳姿瑩建議,公部門可比照菸害防制法的禁菸標誌,在公廁、哺乳室等隱密處張貼「反針孔」標章,至少讓民衆知道該場所定期執行反針孔偵測。

陽明交大科法學院特聘教授林志潔說,電信法只管制通訊設備器材,針孔攝影機若無通訊或無線功能,買賣並無嚴格管制,且有人買針孔是爲蒐證自保,並非偷拍性影像,全數納管恐有困難,建議可朝攝影器材分級管制討論。

長榮大學社工系兼任副教授卓春英說,針孔無所不在,政府應該從政策和法律方面着手,中央地方應研擬如何防範針孔成爲犯罪工具,販賣的業者也應自律。

林志潔說,偷拍工具多,關鍵在於如何遏止性影像散播,目前偷拍仍只能處罰自然人,但最大問題是色情平臺,他們靠廣告、積點累積會員,賺得盆滿鉢滿,法令卻無法處罰平臺或是公司法人,應立專法,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遏止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