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降費”, 你感受到了嗎?

繪圖楊佳

“5・17”世界電信日,工信部再度公佈我國“提速降費”最新成果。2021年,我國繼續實施網絡精準降費,“5G”“千兆光纖”成爲用戶信息消費新的聚焦點

流量需求持續增長

在“5・17”世界電信日上,工信部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隨着5G建設發展進程加快,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又下降了10%。據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監測,我國移動通信用戶月均支出(ARPU)是5.94美元,低於全球11.36美元的平均水平

流量資費的整體下降,帶來的是流量需求的持續增長。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482億GB,同比增長35.3%,增速較1―2月提高3.5個百分點。

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462億GB,同比增長34.5%,佔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95.9%。3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12.74GB/戶,同比增長34.1%,比上年同期高3.24GB/戶。目前,我國移動APP超過350萬款。

5G用戶沒用5G?

據工信部數據,截至3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01億戶,比上年末淨增696萬戶;三家基礎電信企業5G手機終端用戶連接數達2.85億戶,比上年末淨增8684萬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17.8%。

根據三大運營商所公佈的一季度用戶數據,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滲透率分別爲31.2%、29.7%和20%,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5G套餐用戶數分別爲1.89億戶、1.11億戶和9185萬戶,5G套餐用戶數超3.9億。

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三大運營商公佈的5G套餐用戶數3.9億,與工信部的5G網絡連接數2.85億,中間相差了1.05億。而這部分人,就是已經開通了5G套餐,但是卻沒有用5G網絡的人,這個羣體人數可謂不少。

使用意願不強烈

南方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身邊不少用戶,都是這1億羣體中的一員,也就是開了5G套餐,卻沒用5G網,甚至爲了“省電”,把5G網絡長期設置爲不連接狀態

由此可以看出,從5G到4G,速度提升了,但用戶使用意願卻並不強。“目前,沒有殺手級的應用場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通信行業人士向記者坦言

2G時代對應的是文字信息,3G時代由文字轉變爲圖文,4G則進入視頻時代。相應網絡時代都對應了劃時代的應用產品,3G是微博、微信,4G是抖音、西瓜視頻、直播等。

5G應該對應的是萬物互聯,對應各個智能終端設備,不過,在現階段,好用的智能終端設備生態,並沒有形成,5G的廣連接、低延遲未被體驗消費者使用意願不強。

實際支出費用並不低?

去年下半年,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又下降了10%,目前,5G套餐的單價下降到每個G爲4.4元,毫無疑問,平均單價切實降低,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用戶端,其感受卻並非如此。

目前,5G暢享套餐的起步價基本在百元以上,而不少用戶發現,在5G套餐雷厲風行的推廣下,不少4G的廉價套餐已逐步沒了蹤跡,不少用戶在升級5G套餐後想反悔,卻發現無法回到以前的4G套餐。

一組數據或許反映了用戶實際支出變動的趨勢:隨着5G套餐用戶的增長,用戶每月月租費用增加明顯,中國移動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達到(人均月消費)47.4元,同比增長0.9%,中國電信ARPU爲45.6元,中國聯通的ARPU爲44.6元。

信號盲區”要掃清

5G網絡“觸網”意願不高,還有着信號的原因。記者實測發現,目前,在室內環境下,5G信號覆蓋仍有盲區,且速度水平堪憂,更爲讓消費者有明顯感受的事,當前4G信號及速度,也時常出現問題

而在固定寬帶光纖上,在一些區域,則出現了升級難的問題,有不少用戶亦向本報反映,其實際測速常常達不到甚至遠低於辦理時承諾的水準

當前,工信部發布《“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要求,要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全面覆蓋城市地區和有條件鄉鎮的“雙千兆”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固定和移動網絡普遍具備“千兆到戶”能力。這給我們掃清信號和速度盲區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也意味着“雙千兆”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