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站起來/林飛帆:青盟懂得不多 只是更想了解社會

記者程子威/專題報導

「學生運動」給你的第一印象爲何?成員都是憤青、沒一樣東西看得順眼、沒事找事做?還是相當有想法、懂得很多、勇於對抗他們眼裡認爲的不公義?在「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下簡稱「青盟」)的總召林飛帆看來,他們除了關心更多社會議題外,其實跟多數大衆沒有什麼顯著不同,「青盟真的沒有比一般人更知道多少,最大的差別是我們會想去了解。」

目前臺灣的整體氛圍,林飛帆(如左圖,記者程子威攝)以「遍地烽火形容,因爲社會每個層面都有問題,就連相比起來應較爲單純的校園,都會出現研究助理工時薪水卻不符合最低基本工資的情形;他認爲,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受到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的挑戰,加上中國大陸「以經促統」的影響

「全球化的影響非常嚴重,臺灣沒有任何產業政策因應,一方面只靠中國市場,再來是全球化分工體系下,臺灣的分工位置就是壓榨本國勞工,甚至是中國勞工,內部財團化問題又很嚴重。」這當中,林飛帆覺得近幾年臺灣尤其受中國因素影響很大,但政府只懂得開放,以爲這樣能解決所有問題,沒想到卻帶來更不好的後果。

要解決這些問題,林飛帆說不能只有哪裡罷工就去哪幫忙這種類似救火隊的行爲,因爲如此只是暫時性地把問題擋住,「我們應該有一套年輕世代的青年政綱,這套政治議程底下我們覺得哪些問題怎麼解決、哪個東西該被提出來,跟我們這個世代的生命經驗必須直接扣連在一起。」

他強調,將這些力量結合成政治力,影響政府或改變體制纔是根本之道,而現在就是一個好的時間點,因爲青盟有許多關心臺灣社會的人。

青盟的名稱、甚至外界對其印象都脫離不了反媒體壟斷,但事實上,由於成員大都是不同學運團體出身,關心的事物相當廣泛,因此包括樂生療養院與文林苑王家等居住正義問題、華隆罷工案、甚至環境議題都是青盟關注的目標;林飛帆解釋,之所以在名稱前面冠上反媒體,是因爲2012年7月份媒體壟斷事件的發酵,促成該月31日北中南的學運社團正式結合起來成爲青盟。

目前還在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就讀碩二的林飛帆指出,他這一代充斥着22K、高失業率、高房價等問題已經很慘了,但更年輕的世代未來恐怕會更慘,「真的沒有什麼好值得期待的,如果又什麼都不做,你們只能比我們更爛,會被我們這一代跟我們上一代利用,然後環境會更差,所以下一代必須做些什麼事情讓臺灣更好。」

和自己同輩的人,林飛帆直言如果能繼續做「成爲郭臺銘」的白日夢當然很好,但基本上這世代和郭那年代的背景完全不同,當時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扶植中小企業,白手起家的人只要肯努力,體制、政府會幫他們很多,現在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所以要是大家不出來做些什麼,一樣無法改變現狀

另外,林飛帆直接點名郭臺銘、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等人必須對22K這些現象負很大責任,但他也略顯無奈地說,現在只希望上一代的人不要再製造問題出來就好。

雖然所處的大環境那麼糟並不是林飛帆這世代所願,但他明白權利從來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得靠自己爭取,「看到工人街頭爭取退休基金,或是華隆的工人抗爭,向老闆討薪水,你不去嗎?下一個就是你啊,沒什麼好等的!看到研究生薪水一小時70元,還不到最低基本薪資,你如果能忍受你就去吧,不然能怎樣?但你要去的時候不要拖我們下水!」

坦言,自己不是真有那麼強的使命感,也並非是個大愛之人,只是不希望未來的生活繼續糟下去,所以決定做點事。

▼林飛帆(右)談到自己目前每個月的研究生工作薪水僅4500元,青盟成員、現就讀臺大材料所碩一的吳學展(左)笑說自己每個月纔拿2000元;中爲青盟成員、世新大學財金系4年級、該校社團「煽動口」的動長陳京萱。(圖/記者程子威攝)關心的議題很廣,但林飛帆表示,青盟懂得其實沒很多,許多事原本也都僅一知半解,像是反媒體壟斷運動開始前,內部成員幾乎沒人學過傳播,對此事完全不瞭解、相關法規都不懂,「我們一直不覺得比別人懂得多,最大的差別是我們會想去了解,大家去K NCC版本怎麼寫、民進黨怎麼寫、市佔率計算和收視率計算的差別,絕大多數社會大衆可能不會去做這些事。」

林飛帆舉例,社會中有些人很會煮咖啡,也有人很懂得出去玩要怎麼省錢,青盟不會認爲所有人都得跟他們一樣百分之百投入社會議題,什麼抗爭都得參加,「那是違反常理、 不人性化,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做的是,透過自己的理解,讓更多人認識這些議題,令它們不像學術論文這麼難懂。」

簡言之,青盟希望透過「轉譯」,把不合理的現象講得白話一點讓大家瞭解,「我們對羣衆的工作應該就是這樣,對政府則是對抗它。」

在這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對錯未到「蓋棺論定」時不知道,甚至該論定也不見得正確,對錯這種太過絕對二分法的判定本來就很主觀,但無論如何,試着多去關心、理解社會上的議題肯定不會錯,因爲所有人都是社會上的一份子,你以爲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或多或少其實都還是會有些關聯;要讓臺灣站起來,「多去了解」這件事情,你我都可以簡單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