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元素夯!武漢藏「寶島公園」 仿造高雄龍虎塔寓意兩岸融合
武漢「寶島公園」內的「龍虎塔」。記者陳政錄/攝影
大陸近年積極推動對臺融合發展,在各地添加「臺灣元素」。在武漢市江岸區,就有一個公園被命名爲「寶島公園」,還仿建了高雄「龍虎塔」,周邊更有臺北路、苗栗路、高雄路等地名,成爲當地用以佐證「兩岸融合發展」的指標。在武漢發展的臺青坦言,會有穿越時空的感覺,但也認爲相當親切,並指大陸市場廣,適合可規模化發展的業態,而武漢位於交通中心,具有一定優勢。
寶島公園和「臺北路」位於武漢江岸區,前者於1997年建成開放,後者於1984年從「安定路」改名爲「臺北路」。
據武漢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明堂表示,該地區在1949年前後,有不少臺灣人到此落腳,或湖北人前往臺灣,併成立了同鄉會等,後在1984年大陸推動改革開放時,招商引資成爲重要工作,因此,在當地政協委員建議下,改名爲臺北路。
他說,此舉創大陸以臺灣地名命名道路首例,後陸續擴充,並引入臺資、臺胞來此發展,目前,除了基隆和南投外,其他所有縣市在武漢都有相應的地名。另一方面,位於臺北街道街區中的寶島公園,因公園的湖心島形似寶島臺灣而得名,並仿建了高雄市蓮池潭的龍虎雙塔,象徵兩岸融合發展。
來自高雄,於保險諮詢服務領域創業的Dreamers企業諮詢創辦人張立綸坦言,看到寶島公園、龍虎塔覺得相當親切,且武漢有一元路、二耀路、三陽路等,高雄也有「一心到十全」,有時會讓他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對於在陸發展過程,他認爲,大陸不缺好產品,但缺好的服務,尤其諮詢服務,例如很多人不曉得買了什麼保險、怎麼申請理賠,同時,大陸14億人口中,有三成的人可能是缺乏保障的,因此提供相應解決方案,成爲他創業的切入點。
武漢力翰科普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志榮曾在臺北市教育局工作,2015年赴陸創業,主要爲大陸中小學提供科學教育課程服務,目前與大陸62個城市、3,000多所中小學建立合作關係,也因此躲過近年大陸教育「雙減」,對課外教育培訓行業的衝擊。他認爲,武漢九省通衢,是大陸交通地理位置的中心點,加上當地政策,和武漢有多所大學的教育資源,是公司落腳的原因。
翔和口腔總經理陳敏惠說,武漢地區氣候環境,人文素養,居民熱情及友善,均與臺灣相仿,是她和家人決定到武漢發展的原因,因家族成員多從事口腔醫學專業,三個兒子在2018年赴陸研讀相關科系後,已在武漢開設口腔診所。
1984年,武漢的「安定路」改名爲「臺北路」後,帶動當地周邊路名的一系列更改。記者陳政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