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抓緊機遇,打造兩岸融合綠淨界
化解臺灣缺電危機,不妨思考「電力輸入」,而最有可能輸電的來源就是中國大陸。圖/新華社
最近臺灣部分地區有停電情況,顯示電力嚴重不足,引起社會普遍憂慮。解決之道無外乎以下幾種:第一、恢復核能,但可能引起政策爭辯;第二、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但可能緩不濟急;第三、放緩臺積電建廠進度,但實際上負面影響已發生,臺積電正加速前往海外投資。
■自大陸輸入電力,是化解臺灣缺電危機捷徑
除了以上方法,難道就沒有別的方式嗎?其實臺灣不妨思考「電力輸入」。這種做法在國外非常普遍,臺灣四面環海,最有可能輸電的來源就是中國大陸。若我們願意突破心防,陸方在積極對臺釋出善意情況下,應願意探討可行性。
兩岸以前有三通,包括通郵、通商、通航,前金門縣長曾倡導「新三通」,包括通水、通電、通橋。其中通水已發生,兩岸簽訂30年金門自大陸引水契約,起自福建泉州,經陸方興建之陸域專管,銜接臺灣負責之海底管線上岸。這個方案可提供金門30%用水,長期將降至25%。金門缺水,大部分用於金酒;正如同臺灣缺電,臺積電是最大用電戶。
■寮國電力出口佔總出口3成,利人利己
東南亞國家很早就有輸電案例。湄公河流經中國、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其中在寮國流域面積在六國中最大,成爲發展水力發電重要資源。憑着和五國接壤地理優勢,寮國輸出電力到鄰國,除了中、越、泰、柬之外,也透過泰國向新加坡出口電力。電力出口佔寮國總出口3成,水力發電佔發電量7成;此外馬來西亞也是新加坡供電重要夥伴。
大陸經常透過資源調度,解決水電問題。最有名的「南水北調」,累計調水相當於黃河近一年半水量。電更不用說,「西電東送」行之有年,主要來自雲南,該省作爲跨越山海、連結西東的大動脈,擁有全球前十大水電站中七座,規模爲「西電東送」第一,近年不斷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建設。
大陸既然能從雲南把電送到外省,當然也可把電從福建送到臺灣,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過去已有先例送水到臺灣,未來若藉由福建作爲兩岸融合的橋樑,自然可以實施「陸電東送」。選擇在福建,除了地理位置,也是因爲福建早有輸電廣東先例。福建電力來源主要是綠電,包括水力發電、海上風電及核電,綠電佔一半以上。
臺灣和福建交流頻繁,十多年前陸方曾計劃打造平潭爲兩岸經濟特區,結果只有極少數企業與個人進入當地,最終以失敗收場。去年大陸又提出要把福建建設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成爲兩岸人民共同新家園,但並無特色。
如果只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兩岸民族情懷,恐怕無法激起臺灣人熱情,必須端出牛肉才能達到效果。要怎樣才能夠成功?那就是聚焦大陸實力很強、資源豐富,而臺灣資源不足、需求龐大的產業,答案就是綠能產業。大陸綠能產業已躍居爲世界第一,包括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等,地球淨零碳中和絕對不能沒有中國大陸。
大陸有完整綠能生態系,臺灣也需要大陸技術與市場。當然站在大陸立場,最希望跟臺灣合作「智能」產業,如半導體和AI,但屬高度敏感領域,目前遭受美國打壓。兩岸先從綠能合作,在福建成立「兩岸淨零碳中和示範區」,較不會有爭議。臺灣即使排斥大陸電力,恐怕也留不住企業出走,兩岸能源合作可協助臺灣緩和綠電危機。
大陸除了邀請臺灣參與綠能產業外,同時可由福建輸電到臺灣,透過金門連接到本島。這雖需要時間建設,但至少可以創造兩岸合作基礎、互利雙贏。臺灣正面臨空前電力危機,如果臺積電2奈米廠無法順利持續興建,未來新廠只好轉進日本。此外,臺灣若要大幅擴充人工智慧(AI)及半導體產業,勢必將會犧牲其他產業、影響永續環境。
■新加坡向鄰國借電使力,值得臺灣借境
有人可能認爲這有國安危機,但未來是一個互相依存的世界,沒有人能夠單獨存在。新加坡作爲一個小島,積極打造「亞洲碳樞紐」,跟鄰國借電,難道就沒有危機?兩岸供應鏈關係絕對不是選邊站,很多臺企幫陸企代工,同理臺灣也需要大陸的資源,清潔能源就是最關鍵資源。
近期大陸國臺辦釋出善意,可能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臺灣業者無不熱切期盼。兩岸交流正在重新開始,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兩岸不應積極「備戰」,而應積極合作、充分溝通,以合作促進和談,再透過和談達成最終和平。全世界局勢動盪,美國正在武裝第一島鏈,臺灣究竟要走向戰爭還是和平?人民必須發揮智慧,做出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