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座跨海大橋與西班牙古堡 文化局揭和平島神秘面紗

文化局重建大基隆場景,逐步考證尋回3百年前西班牙和平島築城紀錄。(基隆市文化局提供/許家寧基隆傳真)

漫畫家福安手繪10幅和平島地景變遷圖,讓民衆瞭解百年時光轉移。(基隆市文化局提供/許家寧基隆傳真)

聯絡和平島與基隆的「基隆橋」爲臺灣第一座跨海大橋。(基隆市文化局提供/許家寧基隆傳真)

橫跨四百餘年的基隆和平島,自西班牙人登島築城以「雞籠」、「社寮」、「棕櫚島」(Palm Island)等名躍上歷史舞臺,基隆市文化局25日起舉辦「小島大歷史」特展,由歷史漫畫家杜福安考證、繪製,透過30幅繪圖及解說,揭開這個魅力小島的身世之謎

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基隆在400年前是國際航線淡水補給及地理位置的重要的航海指標,因此成爲國際船隻來往必經之地,當年西班牙人根據繪製的雞籠港口地圖登上社寮島,與原住民聚落相遇,傳教興築聖薩爾瓦多城,開啓和平島的大航海時代

她指出,和平島的地名,包括取自平埔族大雞籠社名、航海者眼裡充滿夏日風情的棕櫚島,清末日治時的社寮,以及近年文獻出現的原住民地名Tuman,透過「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子計劃重新探索、詮釋命名由來,描繪出一幅幅圖文並茂的歷史地景圖。

考古學者從島上挖掘出青花瓷片等殘片,顯示史前原民就有與漢人貿易交流的悠久歷史,但記載不多,隨着歷史巨輪不斷向前,地景也隨之變遷與消失,從文獻分析田野調查研究島上史前到戰後的歷史文化,重新繪製10幅地景變遷圖、20幅歷史場景圖。

「小島大歷史:雞籠.社寮.和平島」特展將自25日至11月10日在基隆東岸廣場二樓展示空間舉行,開幕日將邀請研究17世紀荷蘭、西班牙與明鄭時代權威中研院副研究員佳音大家分享許多和平島舊名的故事,帶領民衆深入百年地景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