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命中註定在廈門找到人生夢想

成爲廈門市湖裡區「湖裡臺胞說」宣講團成員的一員。(作者提供)

2008年7年初,我從臺北松山機場飛抵廈門高崎機場,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來到美麗的鷺島廈門,這趟廈門之行是爲了參加廈門大學閩南文化夏令營,這也開啓了我與廈門的不解之緣。

在這裡我認識了同齡大陸好友,也讓我於2009年初,人生在廈門第一次過年。之後的十餘年裡,我往返廈門、臺灣和大陸各大城市不知道多少次,因爲參加海峽論壇、兩岸交流活動、訪友旅遊等各種原因,來到廈門或許不下百餘次,我想自己命中註定要在廈門找到自己人生的夢想。

終於在2021年初,一紙單程機票帶我再次飛抵廈門,我正式在廈門落地打拼發展。每當乘坐廈門航空降落至高崎機場時,機艙裡總伴隨着「人生路漫漫,白鷺常相伴」的廣播輕音樂,從過去鷺島的過客到如今成爲鷺島的一份子,十多年來我與鷺島的不解之緣,今天想一一分享給兩岸的同胞們。

●在鷺島,人生第一次獲評爲星級志願者。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祖國大陸衆志成城。在廈門,臺灣同胞不僅捐獻了大量物資支持,還紛紛加入到防控疫情志願者的行列中。2021年9月,我也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穿上防護服有序引導市民朋友進行核酸檢測,其後又多次參與廈門的志願服務活動,並有幸被評爲廈門市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一星級志願者」和「二星級志願者」。

如今的我,加入了廈門市思明區文物保護志願協會,跟隨這羣文物保護志願者協會的前輩老師們,走遍廈門主要歷史古蹟,並且將這些文物歷史故事,傳遞給廈門市民朋友,讓廈門市民跟隨文物保護志願者的腳步一同認識這座美麗的海上花園城市。

●在鷺島,我第一次擔任主講者,分享臺胞臺企兩岸融合發展的故事。

在廈門有十多萬名臺灣同胞,這些臺灣同胞遍佈在廈門各個行業羣體裡,他們在廈門發展的故事都是一件件兩岸融合的生動事例,而我在廈門,也非常有幸成爲廈門市湖裡區「湖裡臺胞說」宣講團成員的一員。

每次宣講的開頭,我總是從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湖裡區的故事開始說起,因爲廈門經濟特區是「因臺而設更是因臺而特」的。在廈門的街頭巷尾,處處都有兩岸元素和兩岸融合的小故事:廈門六個區都有臺灣同胞參與組織的志願服務組織,廈門市和各區都有完善制度化的「涉臺公共服務體系」。在廈門,有太多太多兩岸融合發展的典範故事和創新舉措,作爲在廈門發展的臺灣青年,可以通過宣講的方式,這裡發生的兩岸融合故事分享出去,是一種幸運。

●在鷺島,我用文字記錄臺青在廈築夢的故事。

除了透過宣講的方式外,文字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平日就愛用文字記錄生活的我,也身體力行,記錄了多位在廈發展的臺青的故事。

他們有的是創業家,有的是醫師,有的是紮根基層的文化工作者,他們跟我一樣都是來自寶島臺灣的青年,我們紮根鷺島的時間有長有短,但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信念,就是要融入鷺島,成爲「新鷺島人」,因爲我們堅信廈門是我們實現自身中國夢的圓夢熱土。

因此我也將這些好友們的故事撰寫成文,並且刊載於臺灣《旺報》「臺灣人在大陸」欄目,以及臺灣《卓越》雜誌「兩岸聚焦」欄目,將臺灣青年在廈發展的故事無縫接軌傳遞到臺灣島內,讓臺灣島內鄉親知道,有一羣優秀的臺灣青年在大陸發展築夢,而他們築夢的熱土就在美麗的鷺島廈門。

落筆至此,我想到在前些日子,一個人在廈門的城市小旅行裡,我走進了沙坡尾,只見許多來自大江南北的遊人打卡拍照,卻不知沙坡尾是古時明清時代廈門港的發源地,更是過去大陸與臺灣通航的「正港」。

沙波尾朝宗宮的廣場前,過去是玉沙坡渡口的接官亭,這裡有着與臺南鹿耳門接官亭一模一樣的石牌坊,彰顯著廈門與臺灣緊密的歷史淵源。當初我的先祖們離開祖鄉,上船的港口就是廈門港,一百多年後的今日,我站在這兒的石牌坊前,遙想着當年先祖們從這裡起航,落地臺北打拼的點滴歲月。作爲他們的後代,如今我回到當初他們的故鄉,只想對他們說,我選擇在廈門繼續追逐我的中國夢,因爲這座城市與我們家族有着說不完的故事與情緣。我也相信我人生新的階段和夢想,將會在這座美麗的海上花園城市裡實現。(羅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