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放心,你們都還不是稱職的「停滯青年」

兩岸徵文

據說現在大陸社會(至少我處的北京社會)開始流行一句話,寒冬要來了、經濟停滯了、消費降級了、吃味千拉麪的改吃康師傅紅燒牛肉麪了......我對經濟是狗屁不懂,但是目前我看下來,北京的這批人民,你們可還拉倒吧!

講起蕭條,現在飽受通貨膨脹人民大出逃的委內瑞拉是挺有經驗,在上個世紀飢寒交迫的大陸老人家有經驗,但是你們這批剛入社會的大陸小年輕,絕對沒有我們臺灣年輕人有經驗。小時候大陸小朋友至少都聽過這麼幾句話「祖國一定強、一定強、祖國一定強。」

而我們臺灣小朋友可是很有自覺的,打從10歲開始我們就會自嘲,「你只要出國,跟人家講來自臺灣,對方一定會跟你說,喲,泰國喲,榴蓮好吃喔。」

每個傻逼都有差不多的特質,而每個在北京上海混日子的臺灣人也都有極其相似的成分──窮,作,小清新。那天聽朋友們說,上海現在有些餐飲店的工讀生竟然有臺灣人,深圳喜茶也有臺灣工讀生,我想起我曾經在北京某家烤肉店碰到一個臺灣小哥服務員,我興奮地抓着他的手,小哥,你是臺灣人吧?我也是喔!我們可以互加微信?

他囁嚅着點頭,然後跟我強調,「店長是認識的人,我來這裡幫忙的。」我才猛一想到,也是,我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啊,臺灣人在北京當服務員啊?」他本人是不是也在糾結這種問題?不過話說回來,臺灣人在新加坡做服務業的多的是,在北京做又怎地?

我們可是去哪裡都行的國際型人才呢,現在可是全球化的時代──大陸朋友們,如果哪一天,這種話成爲大陸青年的流行語,那麼所謂寒冬,纔可以說是真正來了。

要展望未來,我們可以先短暫回顧一下歷史,爲了怕講太多又被刪文,我們就淺顯地陳述吧:2012年的時候,我和大陸朋友聊起臺灣與大陸,我們分別列舉出兩岸可以「打敗對方」的三大武器,我說,「我們臺灣啊,小吃,臺妹,康熙。」

朋友說,「我們大陸啊,經濟,中國夢,神州九號。」

2013年的時候我想了一下,「小吃,康熙,反核遊行。」

朋友說,「經濟,中國夢,神州十號。」

2014年的時候我有點氣虛,「小吃,臺妹,上街抗議。」

「經濟,中國夢,陸客赴臺。」他淡定。

2015年的時候我氣急敗壞。「那個......小吃,臺灣,選舉投票。」

朋有氣定神閒,「國際實力,經濟保七,何以笙簫默。」(2015年年底《何以笙簫默》據說擄獲臺灣大學生的心。)

2016年以後我們不再玩這種無聊遊戲,幸好,不然我已經掰不出來了。如果是2018年,「我們臺灣」有臺妹、選舉投票、手搖飲料店,而「你們大陸」有延禧宮略、軍事實力、可以和川普講電話,怎麼看情勢對我們臺灣都挺不利的。

不料,大陸網民們對臺灣人的情感從同胞、到「現實的呆灣」,如今倒有點惺惺相惜。

或許是微信公衆號上鋪天蓋地的金融業寒冬(這也部分是事實),時不時就可以看到小讀者們留言表示「現在日子也不好過了。」

你們是不是誤會什麼了?這種話你們過十年後再喊還來得及呢!

我們公司新進的年輕人起薪比我2014年當時碩士畢業還高,那幫小青年成天就拿着手機淘啊淘,時不時託個腮幫子在公司小板凳上嘆氣「唉,今年好像景氣不好喔?」我在他們身上根本沒有見到優秀的經濟停滯青年該有的樣貌。

優秀的停滯青年,是以下模樣:

這時候能找到個六七千的工作不錯了啦,八百塊的高跟鞋?啊,好貴喔,誰買啊?男生也賺的不多啊,爲什麼出去一定要男生出錢?爲什麼要買房,父母不就有房了嗎?完全沒有結婚生子的慾望,貓咪不好玩嗎?

自動忽略一切關於經濟的新聞(還可能比現在爛嗎)、自動忽略國際新聞(關我屁事)、看到一篇文章「展望明年,有哪些企業營利」會先嗤之以鼻(企業賺錢最好會給員工多一毛錢)。有時候會覺得自己也挺幸福的,拿個六千仍可以時不時吃火鍋,有時候會很怕自己六十歲後政府還有沒有退休金可以發。

父母基本不太催婚了,畢竟.....兒啊,你們太辛苦了。

怯懦地走進上司的辦公室,一臉糾結,那個......我去年挺努力的,所以,嗯...就是......結果上司豪氣地打斷你,「別說了,我懂,但是你看現在這個景氣」。加薪不成,你走出上司辦公室,也不覺得意外或多難過,不是挺正常的嗎?

以上,如果成爲往後大陸青年一代的常態,那可真該緊張了,但是目前,很抱歉,正在跟父母借錢買房討媳婦、正在北京死命搖號的你,並不是稱職的停滯青年。

雖然各行各業有悲觀也有樂觀,但是我看見的是,多數人還是傾向去相信「努力工作就有回報」,多數人還是傾向去想像「共享單車或許死了,但明天會有更多有趣的新東西出現」。

大家還有一些期盼。

最後,我做個結尾。

就算臺灣經濟停滯了二十年,就算臺灣人被政客玩弄了二十年,臺灣許多人,也仍然相信臺灣不會甘心就這樣走下去,確實也在發揮力量讓臺灣產生一點點政治轉變,殺得臺灣那些政客措手不及。

而大陸這一代與我同齡的青年,比我們幸運。你們體會過2008年時北京奧運的舉國驕傲,體會過從三流窮國走到大經濟體,直到現在的北京,仍能感受到時代車輪滾滾,我們每個人都在被追着跑。

這種感覺,是許多臺灣人願意待在這裡的最關鍵因素,這種感覺,確實又累又好。

我們這些基層人民,很多時候都會心痛,很多時候會覺得無能爲力,但是也只能一廂情願地相信陣痛會過去──但是,世界這麼大,人民最終會找到方法去面對。政客能遮掩一時,遮掩不過時代變遷。

期望越來越多人願意參與社會熱點的討論,越來越多人關注不公不義。這不是挑戰權威,這是攸關進步與生存。

最後,相信我,你們都還不是稱職的「停滯青年」,往後五年繼續努力吧。(郭雪筠/臺北女孩)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