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身體藝術史 高美館《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

圖、文/非池藝術

▲《靈魂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高雄市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美館)在館方社會各界偕手努力下,完成了法人化的重要里程碑。在這承先啓後時間點,今年夏天高美館以「典藏」作爲關鍵字策劃了一系列的展演。《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是由策展柯念璞和高美館團隊呼應《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所特別策劃以高美館所蒐藏之經典作品及由館際合作借展藝術家張照堂郎靜山兩件作品(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架構出本檔關於臺灣藝術家以身體體現殖民歷史非西方藝術史的思辨及與歷史及社會對話的展覽。

將身體視作展現靈魂或意志場域,承載着思想文化意識型態並且執行人的意志,同時也是靈魂感知這個世界最直接的工具。但由於身處東方文化圈含蓄而內斂的氛圍,讓臺灣社會對於裸露懷抱着先天的距離感。讓各種形式藝術創作,對於身體這個元素大多采取回避的態度。當然,文化的風格不應該被單一價值觀所評價,但卻依然是相當值得研究命題

▲臺灣的身體藝術史,高美館《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圖/非池中藝術網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希臘語:Πλάτων)認爲,不朽的靈魂與會凋謝的身體是存在於不同的時間軸線上的,這種二元對立也成爲「意識的價值」討論的立基點之一。本次展覽藉由宗教與慾望、戒嚴與解嚴、壓抑與自主等各種對立的概念,來探討在不同的立場處境之下,人們和身體相處的方式...(詳全文請看非池中藝術網)

【延伸閱讀】專訪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 從《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看見新型態美術館收看國內外藝術影音藝文時事、當期展覽->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生活圈好友,讓你更貼近藝術!

※本文由非池中藝術網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