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事故將滿月 臺鐵產工盼有外部專業監理

臺灣鐵路產業工會今前往行政院陳情,呼籲行政院和交通部傾聽基層民意。(陳祐誠攝)

太魯閣號49死滿1個月,臺鐵大小事故不斷重創社會對鐵路安全的信心,臺灣鐵路產業工會今前往行政院陳情,呼籲行政院和交通部傾聽基層民意,由外部專業監理單位督導臺鐵日常,而非內部組織調整,先增加一堆主管,對安全沒有幫助。產工上午也在臺北車站東3門舉行追思會悼念罹難者與殉職司機員

鐵產工指出,外部監理部分,行政院應記取教訓,參考國外日本福知山線事故及國內華航大園空難後,邀集外部專家成立行政院層級的監理單位,透過專業的安全管理認證公司及運輸同業專家,共同協助臺鐵檢視現行工作流程設備人力,增加專職任務人員共同參與安全管理(SMS)系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鐵路安全系統落後於其他運輸業問題

工會認爲,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屬於被動單位,等到發生死傷事故才啓動調查,應該要有專責單位監督臺鐵的日常營運。目前這個工作交給鐵道局,但鐵道局同時也負責工程面,會有球員裁判之嫌。

產工強調,內部改革首重與第一線員工共同解決問題,一昧增加內部組織、廠商罰責,而未思考異物入侵的訊息傳送、人力配置、師徒訓練制度與安全事項的查覈機制,更未與第一線同仁產業工會溝通商討改革事項,工會非常擔心未來仍會有事故發生。

產業工會支持安全改革,而運輸安全是要投入成本的,需要內外部專業監理,更要能跟第一線同仁找出問題,從根本解決,但對於政府提出不同營運模式名詞改革方案,工會看不出有什麼差別,只是在名稱做手腳罷了,也看不到新設的重疊科室能如何改善行車安全,對此非常失望。

產工代表劉仲書表示,臺鐵的大小安全事故,每天都在發生,內部卻是究責員工「缺乏安全意識、不照SOP操作」,但這是事實嗎?或者應該問,事實只有這樣嗎?人力問題與環境因素都應該去檢討。

劉仲書質疑,對於安全改革,政府的核心解決方案是「組織再造」,但現在進行的「加強內部橫向聯繫」,到底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地方本來就有運工機電橫向聯繫會議定期商討各類事件解決方案,如此換湯不換藥,卻夾帶「改變營運模式」,如此昧着良心做事,真對得起逝去的罹難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