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保殼急 多地國資頻頻出手

圖蟲創意/供圖 官兵/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對多數*ST公司來說,12月是保殼的最後窗口期。近期,越來越多的*ST公司接連秀起三十六計,以期避免退市。

在這個過程中,地方國資正在發揮積極作用。尤其對於階段性受困的優質資產,多地國資頻頻出手,藉助定增、重整等方式,越發成爲參與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過相比數年前,這些公司保殼難度正在增大。一面是退市制度完善化,另一面是市場化力量在面值退市中顯威,此外監管也緊盯各類疑似規避退市的行爲,單純的突擊性技巧已無處遁形。

業內指出,退市風險類公司短時間內通過突擊交易等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但不少公司從中長期看,主營業績仍存很大不確定性。只有通過多元路徑實現資產質量和運營質量的提升,進而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纔是諸多運作的關鍵。

保殼動作頻現

隨着12月的到來,多數公司全年盈利情況和資產負債情況基本敲定。對標退市新規所明確的多條紅線,部分公司已經拉響警報。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若不考慮審計意見,超10家A股公司在去年觸及退市指標後,今年前三季度財務數據依舊面臨“營收+淨利潤”組合指標不達標的情況。淨資產指標也是部分公司有望觸碰的紅線,超過10家公司即便啓動重整,或債務豁免,目前也依然身陷淨資產爲負的泥沼。

從板塊特徵看,這些公司多數已經“披星戴帽”。但不少主體並沒有坐以待斃,且近期相關運作開始頻繁化,尤其是控股股東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救星”角色。

近日,正處保殼關鍵期的*ST同達迎來反轉。公司官宣接受上海淳明和上海崇創無償捐贈的上海朗綠建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計51.02%的股權;同時控股股東信達投資出具承諾:標的公司今年各項應收賬款、合同資產賬面餘額在合同到期後6個月內無法收回的,由信達投資代爲償付,且後續不得向上市公司追償。

這意味着橫亙在*ST同達頭頂的淨資產紅線有望摘下。由於預期反轉,公司股票在前期多個無量跌停的背景下,反手連續收出多個無量漲停。此前被悶殺的資金轉身獲救。

聯想控股旗下的*ST佳沃也迎來保殼大禮包。控股股東佳沃集團日前同意豁免公司債務本金8.39億元,同時不再收取借款期間利息。

對於這些突擊手段,監管部門都進行了火速關注。以*ST同達爲例,上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公告所提事項是否構成一攬子交易、是否構成公司不能將朗綠科技納入合併報表範圍的重大負面情形、捐贈完成後能否實施控制以及對上市公司2023年度財報的影響等。

全面註冊制背景下,監管部門加速完善退市制度體系。退市新規之後,交易所還在營業收入扣除等具體事項方面作出細化規定。這使得多年前部分公司慣用的突擊貿易、不具備穩定業務模式的新增業務、突擊“並表”等常見的保殼伎倆走向失效。不過從今年保殼的部分案例來看,債務豁免、獲贈資產等一些新的保殼手段也在浮現。

多地國資表現積極

在今年*ST公司保殼大戰中,無論紓困民營資產,還是保住自家上市資源,國資正在充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拆解多地國資對相關資產的保殼或賦能路徑,大體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獲得資產捐贈。朗綠科技相關資產置入,給了*ST同達帶來新的可能性。在本次捐贈發生之前,*ST同達還曾嘗試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扭轉局面,不過以失敗告終。對比來看,接受捐贈更爲簡單直接,但也是年底前實現保殼最有效率的辦法之一。

其次,接手困境資產,晉位控股股東。*ST煉石公司日前公告,擬向四川發展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股票募資不超10.9億元的定增獲批,募資將償還有息負債及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對象將成爲公司控股股東,四川省國資委將成爲實控人。此外,*ST目藥下半年也曾通過定增和股權轉讓的方式引入青島國資。

第三,通過參與或者賦能重整實現資產盤活。今年越來越多的地方國資公司(或者有地方國資支持的民營公司)通過“保殼-重整”的模式推進運作,*ST西鋼、*ST吉藥等公司均以啓動或籌劃破產重整,以期化解債務危機。更典型的代表是*ST步高,湘潭國資入主後,公司即便淨資產沒有變負,也依然快速啓動破產重整,相對債務來說擁有更大資產規模,擡高了公司迴歸正常運營的餘地。日前,地方中院已經許可公司借款10億元以內,用於恢復、維持業務經營等事項;公司多地門店也相繼重啓。

光大銀行金融分析師周茂華認爲,地方國資更爲看重有優質資產的*ST公司,左手紓困,右手協同,通過多種手段促進資產和業務佈局優化完善,提升國有資源運營配置效率的主動性,這既有利於自身證券化率的提高,也有利於存量困境資產的盤活。

可持續運營質量更關鍵

有些公司跑出保殼的生死時速,有些公司卻已踏入退市泥沼。

最典型的原因是對面值退市紅線的觸碰。截至12月8日,*ST華儀、*ST泛海、*ST柏龍等公司股價已經連續多日跌破1元面值。這些公司多在主業業績、合規運營等方面存在瑕疵,早在年報披露前,就成爲二級市場資金遺棄的對象,這表明市場化力量正在退市環節彰顯越來越強的作用。

此外,截至目前,*ST左江、*ST和科等幾家疑似在財務指標退市紅線處徘徊的公司,也暫未公告具有扭轉市場預期的保殼方案。倘若在12月中下旬這個年度最後時間之內仍無強動作,這些公司觸碰退市風險的可能性將陡增。

實際上,即便不少公司祭出保殼手段,但是能否最終實現保殼目標,依然是一個懸案。以*ST佳沃爲例,作爲聯想控股大農業板塊在A股佈局的重要一子,連續多年虧損和海外併購爆雷,將*ST佳沃拖入瀕臨退市的泥潭。債務豁免雖然有助於公司資產負債率的收縮,從而遠離淨資產爲負的退市紅線,不過公司被債權人申請重整,仍是懸在公司頭頂更大的不確定性。

近些年來,每年A股退市公司數量都達到數十家。業內普遍認爲,隨着全面註冊制落地,相應的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形成,一個進退有序的資本市場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在此背景下,不少市場人士對年底突擊保殼的行爲保持謹慎。有投行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基本面來說,保殼往往只是一時之舉,並不是健康運營的長久之計;從二級市場來說,或許短期會受到資金追捧,但這難言是真正的價值投資。上市公司需要從本質上改變與優化主營業務,通過盈利能力的提升來吸引投資人,這樣才能在保殼後實現安全着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