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憑什麼是高端品牌?|查姐說
前段時間我遇到了一個靈魂拷問:我閨蜜問我是買smart精靈(參數丨圖片)1號還是買比亞迪海豚?她說續航都差不多,價格差幾萬塊錢,作爲專業人士,更建議買哪個?
我真誠回覆她“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因爲smart屬於高端品牌範疇,比亞迪則屬於普通品牌。相比而言,smart肯定有品牌溢價存在。買哪個,歸根到底取決於你是否願意爲品牌支付溢價——就像是你問我買MK還是買LV,我的回答就是如果你願意支付溢價的話,那肯定是買LV。
所以問題就來了,smart到底是不是高端品牌?
高端品牌或者說是豪華品牌,拋開產品本身不談,必須有幾個屬性:
1、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
2、獨特且難以替代的風格;
3、公認而不是自誇的溢價能力。
很顯然,smart雖然價格並不算昂貴,但它符合這三種屬性。
英雄不問出處,但汽車作爲一種典型的大宗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本質上和買包一樣,看出身、講故事是品牌的基本操作。所以,在smart25週年smart times全球粉絲嘉年華的現場,大門口爲什麼擺放了一臺2008年smart和愛馬仕官方合作的聯名款?
因爲那是smart十週年時候兩個品牌的官方合作,那是smart出身名門最好的證明——畢竟是愛馬仕在品牌史上爲數不多和汽車品牌之間的官方聯名。
雖說已經過去了15年,而且smart也在電動智能時代換了全新的產品和樣貌,但它在25年當中所擁有的品牌資產和品牌故事,都是不可被替代的。
第二點關於品牌風格。香奈兒說潮流易逝但風格永存,那麼smart的風格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小巧”,其實並不是的。
我在採訪smart品牌全球公司銷售、市場及售後副總裁張明霞時,她說“不要把smart想小了”,誕生25年至今,smart的DNA是關於人類出行的奇思妙想,而不是“小”這個直觀且表面的人設。
▲smart品牌全球公司銷售、市場及售後副總裁張明霞
在smart times現場,我看到來自於全國27個城市車友會、被裝飾和改裝得獨具風格的smart車型——很顯然,對於車主們而言,smart不僅是一臺車,也是一種個性獨特、都市出行風尚和時髦的象徵。
如果不是因爲對於品牌風格的認同,那麼開一臺價格便宜三分之一的比亞迪、長安、大衆就行了。要知道即便是在燃油時代,購買一臺smart普通版本的價格也完全可以買一臺合資品牌寬敞舒服的小轎車。
對於smart的獨特風格,我在smart times慶典上看到最好的說明就是李宇春。因爲上一次在smart的場子看到李宇春還是整整9年前。2014年是smart在中國上市五週年,當時李宇春同樣也唱過這首《下個路口見》。也只有身在現場,你纔會懂得什麼叫作明星中的頂流。李宇春其實很少佔用公共流量資源,但依然能夠穩穩當紅十幾年,憑藉的不正是無人可以替代的獨特風格和強烈的個人標籤麼?
最後一點關於溢價,則是我最有感觸的。因爲當別人都在卷價格、打價格戰的時候,smart通過這場25週年慶典,相當於非常堅定地扛起了價值的旗幟。
什麼叫奢侈品或者是高端品牌的溢價?這是當下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話題。這兩年在奢侈品牌中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那就是走奧特萊斯渠道線的奢侈品牌明顯不值錢了,比如PRADA、Burberry,而從來就不走奧萊線的Chanel、愛馬仕在這幾年卻漲勢洶洶,產品本身價格比PRADA要低的LV表現得最爲典型——LV不僅在持續漲價,而且越漲越買不到,我在泰國和英國都找不到哪怕一隻當紅包款Carry all(櫃姐直白告訴我說全國都找不到一隻現貨)。
支撐起人們對於高端、奢侈認知的,其實就是溢價和稀缺。對於高價值品牌而言,降低價格其實就是降低價值,也是品牌溢價崩塌的開始。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惶恐中大家瘋狂用價格刷存在感的時代,注重價值、保持品牌溢價才變得像金子一樣可貴、同時也更考驗操盤水平。
所以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開頭,參與一場smart times全球粉絲嘉年華盛會,我想現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smart和一般品牌的不同。
這場活動顯然耗資巨大——當一些品牌宣稱要把這些錢用在終端補貼消費者購買價格(其實就是降價促銷)時,smart真正表現出了在電動時代、堅持做一個豪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的自我修養。
當一個品牌一旦專注在價格和性價比,那就和高端無緣了。但你又不能說smart車型沒有性價比——畢竟在smart times現場上市的精靈#1鉑金限量版只要23.99萬元,相當於在頂配基礎上加了萬把塊錢,換來了一整套官方在設計細節上的個性化定製,也換來了和愛馬仕結緣的品牌談資。
在採訪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張明霞說,smart永遠不變的是向前的那顆心,是Logo裡那枚箭頭,是25年依然不變的勇氣。
“堅持”這種品質本身,就具備長遠的價值。再看這枚25年之中箭頭一直指向前方的logo,我想每一個在噪雜環境中堅持自我的人,都會生髮出內心的共鳴。
向前看,有勇氣,不抱怨。共勉。
文|趙小查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