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校長辭職,此前因涉嫌學術不端被調查

7.20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圖源:pixabay

昨晚爆出重要消息,斯坦福大學的校長馬克·泰西爾·拉維尼宣佈辭職。

64歲的馬克·泰西爾·拉維尼,2016年初擔任斯坦福大學校長之前,他曾擔任過洛克菲洛大學的校長,並曾在生物技術公司Genentech以及Regeneron指導過1000多名科學家。去年底因前本校學生報紙《斯坦福日報》的報道陷入名譽風波。

據此前媒體報道,斯坦福校長的多篇署名論文涉嫌欺詐、圖像篡改等學術不端問題。

去年12月2日,鑑於校內輿論的日益發酵,斯坦福校董事會主席楊致遠發表聲明,“將任命一個董事會特別委員會來審查指控背後的事實,評估調查結果的重要性,並向全體董事會提出建議……特別委員會將聘請外部專家顧問協助事實收集和評估”。

歷時7個多月後,調查結果終於出爐:部分論文存在操縱(數據)的行爲,但沒有證據表明他本人操縱了這些數據,但他“無法提供充分的解釋”爲什麼他沒有及時糾正這些數據。[1]

隨後,馬克·泰西爾·拉維尼宣佈辭職,原因是爲了大學利益。

斯坦福大學校長辭職,海內外有些華人認爲奇怪:既然他個人沒有學術不端,爲什麼他要下臺?

其實,一旦醜聞曝光,下臺就是必然。因爲需要保護單位的名聲。

很多人認爲中國文化更重視集體,美國等西方國家文化更重視個人。

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容易引起誤解。

例如,如果一個單位的個人出現問題,中國、美國會偏向保護個人、還是保護單位?

就大學、科研機構、藥廠(可能還有很多機構)來說,目前美國偏向保護機構,而中國偏向保護個人。

在中國,常常單位捍衛其領導/骨幹,而不惜犧牲單位名譽。

而無論是斯坦福大學,還是推出不夠確切的“治療阿茲海默病藥物”Aduhelm的美國百健(Biogen)藥廠,都必定是要求校長或CEO及相關力推該藥的高管辭職。單位因即使糾正、處理錯誤而與個人區分的清清楚楚。

中國很多單位,因爲沒有撇清與一些問題的關係,而且爲個人背書、抵賴,導致單位遍體鱗傷,祖宗積的德被大量消耗,甚至在一定範圍被消耗殆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