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24-70mm鏡皇規格整理:誰是標準大三元的CP王!?
繼今年 Sigma 與 Tamron 皆推出自家的 24-70mm f/2.8 標準大三元鏡皇后,專爲 Canon、Nikon 的全片幅單眼目前也共有四支規格類同的鏡種可選,筆者也簡單整理了一下這四支包含原、副廠的鏡頭規格,以及特色讓各位讀者做個參考,看誰纔是 CP 值的王者!
先上比較表格的同時還是要說本篇是以較爲數據化的規格做比對;但鏡頭髮色、系統的不同都會改變照片呈現的樣貌,搭配每個人心中自己的那把審美尺,不是說價格低、數據優秀就一定贏,充其量只能說 CP 值較划算,建議還是走一趟試拍看看,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喔。
▼Canon、Nikon、Sigma 與 Tamron 四家 24-70mm f/2.8 標準大三元鏡頭規格比較(點圖可放大)。(圖/記者莊友直整理)
*最輕巧!Canon EF 24-70mm f/2.8L USM II
Canon 第二代 24-70mm f/2.8 L USM 鏡頭可說四款競品中最早登場的,在 2012 年時就已經發表,算算至今也已經有了 5 年時間,和前代的大體積與重量相比,僅 805g 的重量可說是四款最輕巧!畫質的銳利度和耀光、鬼影的避免相較前代也算是提升不少。
▼Canon EF 24-70mm f/2.8L USM II 雖然是四款最輕,但也是唯一沒有光學防手震的產品。(圖/翻攝自官網)
且有別於當初發表時高達 73,900 元的高價位,目前 EF 24-70mm f/2.8L USM II 大約在 65,000 左右就能入手(還是很貴),不過唯一的缺憾就在於缺乏 VR 光學防手震,或許在其他競品都有的狀況下,未來三代鏡搭載的機率應該也不低吧?
*沈潛十年!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
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 最有趣的點在於,和前代相比更新時程大概隔了約十年,因此也讓不少 N 家的攝友感動萬分(此鏡爲 2015 年推出),和前代外型、畫質表現上理應有大幅度的升級,最大的不同,也算是加入了 4 級 VR 光學防手震了。
▼隔了十年才發表的 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畫質雖有不少提升,也加了防手震,但笨重的體積恐怕也會是隱憂。(圖/翻攝自官網)
不過 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 在競品中較爲弱勢的地方,就在於 154.5mm 的長度和 1,070g 的重量都是最沈重的,恐怕對器材的選擇上,會有一定的弱勢在,且目前約 67,000 元的價格,也算是比較偏高。
*CP 值最高?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至於近年在技術力上似乎突飛猛進,甚至在 DxOMark 綜合評比干掉 ZEISS 的 Sigma,今年也不負衆望推出 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鏡頭,不僅該有的規格通通都有(請看比較表格),同時也配置 4 級 OS 光學防手震等規格,加上近年提升不少的解像力與畫質表現,似乎表現相當令人期待!?
▼近年勢頭驚人的 Sigma,能否靠 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再下一城,從低廉的售價,和幾乎款款都有的規格來看,結果似乎可令人期待?(圖/翻攝自官網)
不過被戲稱爲「Bigma」的名稱,在 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重 1,020g(第二重),長 107.6mm(算是最短)來看,還是有些份量的成份在。但官方 35,800 元的價格一開,相較 Canon、Nikon 的價格,根本是 CP 值超高的選擇來着。
*防手震最強!Tamron 24-70mm f/2.8 Di VC USD G2
在談到 Sigma 後,同爲副廠鏡頭的 Tamron,早前也不甘示弱推了 24-70mm f/2.8 Di VC USD G2,規格與其他三家其實差別不大,唯一的不同處,就是高達 5 級的 VC 光學防手震,算是 24-70mm 鏡頭中史來最高的規格。
▼Tamron 24-70mm f/2.8 Di VC USD G2 最大亮點,就在於四款最高的 5 級光學防手震了。(圖/翻攝自官網)
與勁敵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的比較上,24-70mm f/2.8 Di VC USD G2 在重量上也有約 70、120g 的優勢(雖然體積輸了),雖然臺灣目前開價尚未出爐,但海外售價 1,199 美金,約合臺幣 36,689 元的狀態下,或許也是有機會跟 Sigma 一拼的!
整體來看,從價格與規格的 CP 值表現,幾乎是 Sigma 與 Tamron 的天下,不過原廠鏡頭搭配自己的機身,總是有所謂原廠 x 原廠=畫面最佳化的想法,這點也讓不少攝友甘願花大錢買原廠鏡頭;但就像先前所說的,怎麼樣的畫質呈現與價格,是自己所能接受的;還是要實際試試,才能找出最符合自己預算與美感的最佳組合。
不過原廠價格再繼續這樣高下去,在規格沒有明顯優勢的狀況下(C 家甚至沒有防手震),加上因笨重而日漸萎縮的 DSLR 單眼市場,恐怕會漸漸失去優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