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錯一句話,器官就沒了!」 器捐師掉淚被罵不專業

圖文/鏡週刊

器官捐贈移植協調師爲主的公視職人劇《生死接線員》,播出後引起不少有關器官捐贈的話題。爲這部戲擔任顧問亞東醫院器捐護理潘瑾慧語重心長地表示:「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每每都是在和時間賽跑,到底能不能等下去,往往沒有答案,我常不知捐贈端到底出了什麼狀況!」

1994年在臺大醫院擔任護理師的潘瑾慧,負責的是照顧手術後及等待心臟移植的病人,這也是她開始接觸器官捐贈前端工作的開始。「我常在想,這是生命的安排吧!是器捐移植這個工作找上我的,並不是我努力去得來的,而13年來從事器捐護理師歷練過程,讓我發現不論是受贈者捐贈者,都是很可貴且值得欽佩的生命,我只是扮演螺絲釘角色。」

就像《生死接線員》戲中,器捐師辦公室掛着寫着「死去活來」的大匾額一樣,潘瑾慧每天上班都在面對生離死別,等待移植病人與家屬的迫切、喪失親人的悲痛等,在她眼中早已成日常風景

「我曾經碰過等待移植的受贈者及家庭原本歡天喜地以爲已等到移植的器官,但又因莫名的原因無法獲得,這種從天堂跌到谷底的感覺很殘忍,他們往往會跪在你面前祈求,希望有其他辦法可以救自己的親人。」潘瑾慧坦言,即使內心百感交集,但外表還是得裝出雲淡風輕的樣子:「曾經有人說,協調師在家屬面前掉眼淚是不專業的,但我們也有自己情感的投射啊,只是不能讓家屬受到影響,過程對我們來說是很難拿捏的。」

歷經無數器捐案例,潘瑾慧認爲器捐最困難的就是「未知」,捐贈個案中,可能診斷相同、發生意外的創傷相同,但面對截然不同的家庭,就必須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要隨時接家屬們情緒的球,而且點線面都得要顧全,很有可能說錯一句話,家屬不願意捐,整件事就垮臺了。所以,如何讓家屬能將哀傷放下、發揮生命轉念,是我從事器捐工作最大的意義。」

更多鏡週刊報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受好評 再撥社發基金拍這部戲接檔《與惡》李杏挑戰演器官捐贈師 這人幫了超級大忙挑戰對「大體完整」的堅持 他們這樣說服家屬捐贈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