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運圓滿落幕,“鐵路+文旅”深度融合顯成效

在途中欣賞車窗外風光、打卡不同建築風格的火車站、隨時隨地買票就走的“瀟灑”感……在今年的“暑運大考”中,鐵路出行爲億萬遊客追求自己的“詩與遠方”提供安全保障。

今年暑期,鐵路學生流、旅遊流、探親流等客流疊加,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客流量保持高位運行。截至今年8月31日,爲期62天的暑運圓滿結束。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7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8.87億人次,同比增長6.7%,創歷史同期新高。

“鐵路作爲國民經濟大動脈,是優化資源配置、暢通全國市場、拉動地區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保障。”中國社會經濟統計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教授黎春表示,“鐵路+文旅”的新模式,爲暑期旅遊市場的火熱增添了新動力。

7月27日,新建漢中至巴中至南充鐵路巴中至南充段(以下簡稱“巴南高鐵”)開通運營1個月,累計發送旅客達80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達3.6萬人次。部分車次一票難求。

“巴南高鐵讓巴中和儀隴兩座城市的旅行時間由2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一位家住儀隴的乘客表示,沿線途經衆多旅遊景區,如嘉陵第一桑梓、琳琅山、朱德故里、光霧山等,爲沿線旅遊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暑運期間,多條特色旅遊專列也再次上線。近日,一趟名爲“絲路夢享號”的旅遊專列從青海省西寧市出發,沿着絲綢之路從青海到甘肅敦煌,開啓5天4晚的絲路風情遊。遊客領略沿途“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風光同時,更感悟到“千載結情路,絲絲萬里風”的文化之美。

“火車向着旅遊資源開、向着旅遊需求開、向着旅遊體驗開”,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推動路地合作、優勢互補,並利用車站固定宣傳、列車移動宣傳等展示各地文旅亮點。其中,“行走百年膠濟、高鐵環遊齊魯”交旅融合項目串聯起山東環形高鐵沿線8個地市,引領遊客開啓一場沿膠濟鐵路穿越山東“四廊一線”的沉浸式體驗之旅。

黎春表示,“鐵路+文旅”的核心在於深度融合,這不僅體現在對沿線自然景觀的充分利用上,更在於對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與呈現,讓人們在旅途中實現從“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

不只是跨越山海,鐵路部門也在積極改革,打造適老服務的新版本。國鐵上海局推出專屬於老年人的“銀髮”旅遊列車,採取“車隨人走、夜行日遊、遊景停車”的旅遊方式,做到“快旅慢遊”。此外,安排隨團護理人員全程跟車,提供保健服務,讓老年人出行變得“簡單起來”。

隨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鐵路+文旅”正逐步邁向智慧化時代。

鐵路部門依託鐵路12306售票和候補購票大數據,深入分析出行需求,採取增開臨客、動車組重聯、普速旅客列車加掛車廂等方式,及時增加熱門時段、方向和區間運力供給。長三角鐵路共增開旅客列車5556列,組織動車組列車重聯9636列,爲滿足出行需求保駕護航。

“作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主戰場,在未來,鐵路部門將攜手各地文旅產業,深入探索軌道交通在促進經濟繁榮中的潛力,共同開闢一條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讓軌道交通成爲加速地方經濟騰飛的強大引擎。”黎春如是說。(肖聰聰 實習生 秦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