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託管,師資從哪來?
7月12日,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花園鎮留守兒童託管之家,孩子們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開展娛樂活動。滕治中 攝
部分地方開展學校暑期託管服務,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師資從哪裡來。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於支持探索開展暑期託管服務的通知》明確提出,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積極引導教師志願參與學生暑期託管服務,不得強制,對志願參與的教師應給予適當補助。要統籌合理安排教師志願參與託管服務的時間,保障教師權益,既要保障教師暑假必要的休息時間,也要給教師參與暑期教研、培訓留出時間。
掃描:託管師資來源多元化
“暑期託管服務順民意、解民憂,能幫助家長解決假期孩子看護難的問題,我們當老師的打心眼裡支持。作爲一名黨員教師,參加假期志願服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將發揮自己的特長,盡心盡責,爲學生服務好,讓他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山東省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教師米迎說。
記者瞭解到,爲補充暑期託管師資,除了發動學校教師參與,泰安市今年還首次向社會徵集200名優秀大學生,以簽約服務的形式提供暑期託管服務。
已連續多年開展“小學生愛心暑託班”的上海市,對託管師資的需求明顯更大。今年上海市開設辦班點543個,在實現所有街道、鄉鎮全覆蓋的同時,暑託班的辦班點還走進了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5個新城等重點區域。爲了滿足暑託班帶班工作人員師生比1∶5配備要求,上海市招募學生志願者超過1.2萬名。此外,還有近20家社會組織將爲暑託班提供超過2000課時的公益課程,近500名教練員向愛心暑託班配送體能、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擊劍等25個項目7500課時的體育課程。
在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教體局局長、黨組書記韓吉東介紹,該區託管師資以學校教師爲主體,考慮到暑期教師休息和培訓等,濰城區採取教師輪流參與的方式消除教師顧慮;同時,吸引家長、“五老”志願者、優秀大學生、社會公益人士等參與。
教育部《通知》中明確指出,教師參與暑期託管服務實行志願原則,不得強制。那麼,暑期託管師資隊伍的積極性如何調動?
記者採訪發現,多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此方面進行破題。
廣東省深圳市鼓勵各區教育局與在深高校主動對接溝通,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與小學生暑期託管服務有機結合,對參與的大學生志願者可給予適當補助。高中生志願者可直接向試點學校報名,試點學校應向志願者出具參與志願服務證明,志願者服務時間可計入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
與此同時,深圳提出,試點學校可招募本校或本社區的退休教職工和家長義工參與託管服務,並可給予適當補助。
在校內託管服務工作成本分擔、教師取酬方面,廣州市教育局提出,暑期託管服務遵循公益普惠原則,可參照省、市校內課後服務政策執行。深圳市教育局表示,試點學校可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報所屬區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示後執行;教師補助可參照校內課後服務政策執行。
爲了提高託管師資積極性,在加強人員准入管理,做好政策業務培訓的基礎上,濰坊市財政覈撥暑假託管服務專項經費,用於暑假託管服務參與人員的補助,並將暑假託管服務計入工作量,納入績效工資發放。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參與暑假託管服務還將在師德考覈、評優樹先等方面予以體現。
在山東榮成,針對轄區非遺項目多、學生興趣高的特點,立足於開闊學生視野,教體局引導社會上聲譽好的培訓機構、非遺傳承人等參與託管項目共建,將漁家秧歌、海洋漁號、民間剪紙等12個非遺項目納入學習課程。榮成市規定,非遺項目服務時長與全市信用建設掛鉤,調動參與人員積極性。
建議:落細落實,明晰託管師資職責
相對於平時的學科教學,暑期託管服務對很多學校和教師來說是一個新事物。如何在學生自主管理的基礎上,提供合適的託管服務,做到不缺位又不越位?這對一些參與暑期託管的教師和志願者來說是一個挑戰。
山東省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有50多名學生參加了託管服務。自7月5日以來,該校先後召開學校辦公會、中層幹部與級部組長會、全體班主任會,提高思想認識,積極宣傳發動,確保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託管服務工作要求,每一名學生和家長都瞭解託管服務內容、時間、形式等。“對這50多名學生來說,託管是剛需,我們爲他們服務好,就是解決了50多個家庭的後顧之憂。”校長艾憲寶說。
艾憲寶介紹,在教師踊躍報名的基礎上,學校確定了以黨員幹部、優秀教師、專業特長教師爲主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組成志願服務團隊,着手備課教研,充分做好課程設計和託管準備工作。爲確保學生託管服務安全,學校制定了《暑期託管服務安全管理規定》,對疫情防控、降溫防暑、場地安全、門衛管理等都有明確要求。各班配有一名班主任,所有志願服務人員“一崗雙責”。
在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任月忠看來,教師職業本身,就被賦予了育人的崇高神聖使命,在探索開展暑期託管服務過程中,應當發揮主力軍作用,希望有更多的優秀教師投入其中,成爲暑期託管服務中的志願者,成爲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呵護者、引導者、伴行者。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