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雙雙跌破1.9%,這兩類現金管理工具規模爲何一增一減?

今年以來,貨幣基金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持續下跌,據多家機構統計,近期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經跌破1.9%。收益率下跌後,兩者的管理規模卻出現分化。貨幣基金規模不斷增加,今年以來激增2.4萬億元。而現金管理類理財規模卻連續三個月下滑,相較於去年末減少約8700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規模一增一減背後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今年以來理財規模增長較多,理財產品底層會投向貨幣基金,無形中拉動貨基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在市場上部分“零錢組合”也更多投向貨幣基金產品,成爲貨基規模增長的動力之一。此外,季節性波動、監管要求等因素也是造成現金管理類理財、貨幣基金規模分化的關鍵。

現金管理工具收益率下滑

現金管理類理財、貨幣基金一般被認爲是現金管理工具,用於打理“活錢”。今年以來,兩者收益率雙雙下行,跌破1.9%。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現金管理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爲1.87%,環比下跌0.09個百分點,6月仍未止跌。另據華寶證券研報,2024年上半年,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7日年化收益均值爲2.07%,同比下降了23BP。截至6月30日,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爲1.88%。

記者據Choice數據梳理,在有數據統計的1656只現金管理類產品中,共有760只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1.9%以下,佔比約45%。而在年初,有超九成的產品收益率超1.9%,多隻產品收益率甚至在7%以上。(詳見《歲末年初現金類理財收益率升溫,最高可超7%》)

有的產品收益率與年初相比接近腰斬。以信銀理財某款現金管理產品D類份額爲例,在1月中旬,該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約爲4.44%,7月14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僅爲2.07%。

貨幣基金收益率也在加速下滑。根據天風證券研報數據,截至7月4日,372只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爲1.59%,較年初顯著下行。

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7月14日,全市場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全面跌破2%,進入“1”字頭,僅有4只貨基仍維持2%以上,另有8只產品跌破1%,最低的甚至降至0.17%。而在今年年初時,有超八成產品收益率超過2%。

其中,規模逼近7500億元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7月13日,7日年化收益率僅有1.464%;而在今年年初,其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曾達2.4%。除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外,幾隻規模在2000億元以上的貨幣基金,7月13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普遍在1.5%左右浮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貨幣基金、現金管理類理財兩類產品收益率下降的根源都在於底層資產的收益率變化。開源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劉呈祥在研報中分析稱,年初以來,貨基配置的存款主要爲同業存款,由於同業存款的期限爲1年以內,年初以來不少銀行更加偏好6個月內的短期限同業存款,以此加快重定價節奏,通過不斷“滾續”來壓降成本率。此外,相同期限和等級的同業存款報價也較往年有所下降。

劉呈祥認爲,現金管理類產品受到了“手工補息”禁令的直接影響。不同於貨基,理財配置的存款除了同業存款外,還有協議存款和少量通知存款,這兩部分存款的補息幅度較大。

規模出現分化

同爲現金管理工具,收益率下滑後,貨幣基金與現金管理類理財的規模卻出現一增一減。

貨幣基金規模不斷增加。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顯示,截至5月底,貨幣型基金規模爲13.67萬億元,今年以來增長2.4萬億元。而現金管理類理財規模卻逐月下降。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7.66萬億元,已連續三個月下滑,相較於去年末減少約8700億元。

一名銀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貨基規模增長很大程度可能來自理財機構的資金。出於稅收考慮,部分理財產品在底層資產中會配置貨幣基金。今年以來,禁止“手工補息”、存款利率下行等多重因素下,理財規模持續擴大。如理財產品底層資產投向貨幣基金,將帶動貨基規模增長。

此外,貨基規模持續增長也與近期持續熱銷的“零錢組合”有關。去年開始,爲避免1萬元的快贖額度上限限制,貨幣基金或現金理財的“零錢組合”服務進入市場視野。上述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產品設計時的系統對接問題,“零錢組合”關聯底層產品更多爲貨幣基金,現金類管理產品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貨基規模增長。

“實際上,兩者在去年上半年就已出現規模一增一減的‘苗頭’。”他表示。

從收益率上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優勢也正逐漸減小。根據華寶證券研究團隊統計,截至6月30日,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爲1.88%,較前一週上升3BP。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爲1.74%,較前一週上升6BP,現金管理類理財和貨幣基金的收益差距僅爲14BP。多數業內人士認爲,現金管理類理財和貨幣基金的收益差距縮窄,將導致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吸引力進一步減弱。

除上述因素外,規模分化或也與監管規定、季節性因素有關。

“根據相關規定,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應當對採用攤餘成本法進行覈算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實施規模控制。”普益標準在報告中認爲,截至4月末,全市場現管類產品存續規模已超8.5萬億元,或已十分接近監管設立的規模上限,短期內無繼續攀升的空間。此外,進入6月中旬,受季末理財資金回表擾動,各類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普遍下跌,其中現管類產品降幅最爲明顯,加速了該類產品的下跌趨勢。

下半年現金管理類理財及其背後的理財市場走勢會如何?目前業內觀點仍存在差異。

“下半年理財規模增長或放緩。”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爲,由於存款不再補息,債券收益率處於歷史最低位,理財收益率或顯著下降,規模增長預計放緩。預計2024年末理財規模30萬億元左右,下半年可預期的年化收益率可能降至2%出頭。需要降低對理財的投資回報預期。

不過也有機構持更積極的觀點。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研報中測算,2024年6月理財規模縮減1.12萬億元至28.59萬億元,其中現金理財下滑8600億元,跌幅低於此前的預期。

明明認爲,究其原因來看,大行季末回表規模未及預期是主因,由此可見停止手工補息對大行的影響可能已經逐漸消弭。7月理財規模在理財子衝量發力及存款降息的影響之下,預計將會增長約1.7萬億元。

國盛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爲,理財收益率可能逐漸下行,不過由於攤餘成本估值、信託平滑調節機制、資產久期短等因素,理財淨值不會一次性下跌,而是呈現逐步下行的趨勢。但相對於活期存款來說,理財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