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淨值比3%緊箍咒 金管會擬調整時間點曝光

壽險業利多要來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說,2026年TW-ICS(臺版新一代清償能力標準)實施後,將考慮調整目前淨值比不得低於3%的監理指標,他心中已有腹案和想法。市場樂觀預期,2026年實施TW-ICS後,壽險業淨值比緊箍咒可望解除。

目前金管會對壽險業有雙監理指標,一是資本適足率(RBC)需達200%,二是淨值比需達3%,每半年檢視,一旦低於這雙監理指標,就得增資。

彭金隆坦言,包括淨值比的所有監理指標,都要依真實狀況來調整,「過去用淨值比做資本監理,確實在學理上有討論空間,未來會持續調整淨值比的內容」。

他認爲,資本監理是一個動態,淨值比需跟接下來要實施的TW-ICS做個配套,將等2026年接軌TW-ICS、新指標ICS 100%上路後,再來看看淨值比如何調整,修《保險法》拿掉可能是長遠做法,看是否有其他方法再來思考。

彭金隆昨赴財委會,立委李彥秀、林德福關注當「彭教授」變「彭主委」,過去曾撰文對壽險業財業務建言,如今立場爲何?主要有三大關注焦點,一、監理指標淨值比是否取消?二、接軌ICS時間和方式是否改變?三、壽險業接軌ICS的15年過渡期,是否可行?

李彥秀更進一步詢問,資本監理(指淨值比)、是否需與一般會計財報脫鉤?彭金隆則坦言,會計是根據使用者不同,編制的目的、方法也就完全不同,例如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就不同。

IFRS是做財務會計的表達,主要使用者是投資人,RBC監理會計是做長期清償能力,未來會努力去釐清這二個的差異。

彭金隆說,淨值比需達3%是訂在《保險法》中,剛性蠻強的,但只要是正確的,對市場、消費者有利,我們都要做,將等2026年TW-ICS實施後,再來調整淨值比。

其次,ICS接軌時間和方式,目前會維持既有計劃。他說,一個制度(指ICS)是要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臺灣保險市場有獨特性、國際制度有其一般性,需兼顧自己獨特性與國際一般性,我們在地化調適很重要。

最後,以金管會目前試算結果,各壽險業接軌ICS後的15過渡期還是可以做得到(指ICS可達標100%),但制度優化沒有止盡,仍會繼續努力。

彭金隆在擔任教授時代,曾撰文直言,RBC制度將在2026年接軌TW-ICS後,將走入歷史(從RBC 200%,改爲ICS 100%),但同樣在2026年接軌的IFRS17與ICS兩者對負債(保單)範圍認定差異,導致雙監理指標間出現矛盾。

例如根據ICS計算資本適足率,壽險業計算保險合約負債時,CSM愈高、代表銷售愈多未來潛在高獲利商品,對資本適足率愈加分,但根據IFRS 17財報計算的淨值卻是減分,兩者明顯大相逕庭。

當時「彭教授」認爲,淨值比有簡單易懂的優點但缺點更多,也不適合做資本監理指標,未來TW-ICS實施時,淨值比應該走入歷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