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長者健康 鄒繼羣力推高齡友善服務

鄒繼羣力推高齡友善服務,助中風老人找回活着的盼望。(新店耕莘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新店耕莘醫院新任院長鄒繼羣,是一名耳鼻喉科醫師,有感於臺灣社會的高齡問題,因而投入高齡友善服務(4Ms)。在永和耕莘醫院服務期間,曾有1名中風、半身不遂的8旬翁,對待病情非常消極,不願復健。醫護人員深聊後才發現,原來臉上的鼻胃管,令他感覺沒臉見人,不想活下去,在加強營養師的介入後,老翁順利把鼻胃管移除,也趕在黃金期完成復健,出院時已可扶着柺杖走路。

鄒繼羣與大部分醫師相同,一開始是因成績好而進入醫學院。年輕時的他,因與耳鼻喉科主任都熱愛打網球,而選擇投入這個科別。在臺大結束總醫師訓練後,他進入永和耕莘醫院,慢慢被提拔,成爲醫務部主任、副院長、院長,今年中則接任新店耕莘醫院院長。

數年前踏入行政職位的鄒繼羣,開始思考大方向,因臺灣社會面臨人口老化問題,便開始思考醫院的功能。在永和耕莘醫院期間,他力推世衛(WHO)所倡議的高齡友善服務(4Ms),提醒醫護人員要思考長輩最在意的事(What Matters)、減少不必要的用藥(Medication)、及早預防並處理長輩認知功能(Mentation)、儘量維持長輩活動功能(Mobility)。

曾有1名80多歲的老翁,中風後就半身不遂,有吞嚥困難問題。老翁有許多兒孫,常常會到醫院陪他,但他面對病情卻很消極,不肯接受復健,怎麼勸都不聽。醫療團隊與老翁深聊後,才發現對方最在意的是鼻胃管,插着鼻胃管令他感到沒臉見人,不想活下去,也放棄了走路的念頭。

「我們知道後,就加強了營養師、語言治療師、復健師一起來幫他」。鄒繼羣表示,老翁接受吞嚥訓練後,慢慢擺脫了鼻胃管,移除鼻胃管的那一刻,他彷彿活了過來,希望兒孫多來看他,也開始配合復健。出院的時候,老翁已可扶着柺杖走路。

鄒繼羣表示,臺灣老人平均臥牀時間達8年,最好的作法是確保自己到老都能健康,其中關鍵在於把慢性病控制好、及早發現癌症、避免衰弱和肌無力。對於失能的長輩,政府應推動更多元化的長照服務,無論是社區、機構的資源都要同步發展,才能因應不同人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