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猴子感染後「可誘發肺炎」 WHO赴中考察:從肺、腸檢出新冠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與中國大陸組成「新冠肺炎聯合考察組」,並於29日公佈《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考察組對病毒進行了溯源,認爲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宿主似乎爲蝙蝠;此外,在尋找疫苗開發可應用的實驗動物時也發現,恆河猴經鼻感染該病毒後,可誘發多竈性肺炎伴間質增生,隨後可在受試動物的肺和腸道組織中檢測並分離出該新型冠狀病毒。
「聯合考察組」的成員共25名,來自中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南韓等各國,在四川、廣東、湖北等省市進行了9天的考察。考察組成立的主要目的包含了解新冠肺炎在中國的疫情形勢、採取防控措施取得的成果;與各國分享應對疫情進行的準備與經驗;爲各國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調整應對措施提供建議;真對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應對及防範工作等關鍵侷限領域,確定下一步工作及研發的合作優先事項。
《聯合考察報告》中提到,根據去年12月30日從武漢金銀潭醫院患者身上採集的3份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進行檢測,新型冠狀病毒(nCoV-19)具有冠狀病毒家族的典型特徵,屬於B-冠狀病毒。對nCoV-19的全基因組序列和已有的其他B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進行一致性比對後顯示,該病毒與蝙蝠攜帶的SARS樣冠狀病毒RaTG13株全基因組親緣關係最近,同源性爲96%。
利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Vero E6、Huh-7等不同細胞系進行了病毒分離。接種後96小時觀察到細胞病變效應(CPE),負染後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下能觀察到典型的冠狀顆粒。從恢復期患者中採集的血清可以完全中和分離病毒的細胞感染性。轉人ACE2基因小鼠和恆河猴經鼻感染該病毒後,可誘發多竈性肺炎伴間質增生,隨後可在受試動物的肺和腸道組織中檢測並分離出該新型冠狀病毒。
▼《聯合考察報告》中提到,小鼠、恆河猴感染後可誘發肺炎。
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而中國已經在此次疫情動物溯源的三個重要領域開展工作:對武漢2019年12月發病病例開展早期調查;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及其他市場進行環境採樣;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售賣的野生動物的來源和種類以及市場關閉後這些動物的去向開展詳細調查。
至於爲何要讓小鼠與恆河猴感染病毒,報告中提到,主要是爲了應用於疫苗開發上的動物實驗,「開發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病毒疫苗是防治該病的重要手段,重組蛋白、mRNA、DNA、滅活全病毒和重組腺病毒疫苗正在研製中,一些疫苗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研究病毒傳播途徑、發病機制、抗病毒治療、疫苗和免疫應答的理想動物模型尚未找到,轉人ACE2基因小鼠模型及恆河猴模型已在實驗室中得到應用,系統闡述哪些動物模型能夠更加準確模擬人類感染尤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