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速列車》成功也許偶然 《與神同行》實現亞洲好萊塢

圖文/鏡週刊

一部《屍速列車》的成功或許會被認爲是偶然,但《與神同行》打遍所有普羅大衆,韓片亞洲好萊塢野心正式實現。

還不是很久前,人們對到戲院看韓片是沒有太大興趣的。即便是韓片早已起飛的3年前,放映韓片的廳仍多是4、5排的小廳,坐的稀稀落落,與日片一樣,吸引了固定同好,有默契的會進戲院支持。對日韓電影勇於拍攝社會寫實題材,也拍出好萊塢無法傳達的亞洲現實深感興趣,但票房鮮少有人討論,只能等DVD發行,或口碑發酵,如當年的《駭人怪物》、《原罪犯》、《殺人回憶》,成爲影迷心中經典。

一點點累積出口碑不容小覷,人們開始「發囉」韓國幾位大導演如奉俊昊金基德洪尚秀等,如收藏逸品般珍惜着他們拳拳到肉的故事行進,那時我們電影題材還是在取暖文化中,深怕受到韓國黑色題材的刺激。但2016年是韓國在臺發展的轉捩點,接連《下女的誘惑》《屍速列車》《哭聲》等商業電影票房與口碑皆成功後,韓片在觀衆眼中有了進戲院買票的意願,甚至好奇他們之後將有什麼創新的題材。

但2017年韓片的成功更是決定性的不同,它從商業上的成功,開始發揮它實質的影響力,從《軍艦島》到《我只是計程車司機》,我們習慣了他們國家對歷史的發言,我們開始習慣了除了主角之外,馬東錫等重要配角的出現,那就是過往好萊塢纔可以做到的事情了。

人們開始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興趣,即便是數十年前的光州事件,如同當年美國的南北戰爭般,在戲院裡深深感染了別國的觀衆,我們漸漸習慣從他們的視角上看事情,也習慣了他們的詮釋。這是一種文化的深耕,加上韓樂鋪天蓋地般影響一整個世代,可以說從音樂到電影,韓國的確取得了過去好萊塢的發聲權,如果再多幾部最近《與神同行》這樣的強力賣座片,韓國離亞洲好萊塢的位子是非常近了。

今年的韓片有個特點不同於以往,它沒有《下女的誘惑》《哭聲》這樣懸疑曖昧的門檻,它的故事明顯更簡潔易懂,有着好萊塢的高概念電影特質,無門檻,該哭該笑之處掌握得極精準。就《軍艦島》《我只是計程車司機》來說,甚至到最後也不乏濫情的部分,《軍艦島》是賣場面壯觀,讓人知道韓片可以有如此排場也不失美學(有時大製作最容易顯俗,你看《太平輪》的慘例),《我只是計程車司機》抓到清楚的故事主軸,即使在「感動」人的部分非常用力,但也取代了近年來好萊塢大片無法取悅多數人的空缺。

西片很久沒有老少咸宜感染力 韓片趁機竄出

是的,好萊塢電影的大位的確近年在臺灣觀衆心中產生了動搖,今年尤其明顯,獨立小片如《海邊的曼徹斯特》《逃出絕命鎮》等,固然精彩,但好萊塢在商業大片上,很久沒有老少咸宜的感染力,美國英雄電影開始讓人疲乏,漫威還能站穩位置,但就是固定基本盤,其他佳片如《攻敵必救》《銀翼殺手2049》《異星入境》有一定的門檻,讓許多觀衆看了反倒有挫折感

西片這兩年較少有純粹進電影院放鬆,把故事說簡單卻不失飽滿的電影,但韓片卻適時取代了這位置。以今年來講,《與神同行》就是個關鍵,它是今年最雅俗共賞的電影,片中金句津津樂道,儘管是老生常談,比方「不要爲過去,浪費新的眼淚」,不就是隔壁叔叔阿姨都會講的「人不要活在過去」之類云云,但放在那故事架構上,卻特別感動人,這就是成功的商業電影。

當然它也有近來韓片濫情的部分,或是特效有過度炫技的嫌疑,但瑕不掩瑜,它成功說出了一個好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這是史蒂芬史匹柏當年最擅長的用大預算、震懾人的場景、簡單清晰的故事架構的方式打下江山之術,韓國當初看了他導的《侏儸紀公園》全球大賣,因此想發展電影工業,20多年後,的確說到做到了。

韓片還有一個特點,它是目前最能拍出亞洲人民困境的力量,但又不失娛樂性(這很殘酷,但無論在安慰或療愈上卻有用)。或許是「朝鮮地獄」的貧富差距太大,政府嚴重失職的部分屢見不鮮,這幾年它的作品多數都是在反映這樣的現實,也同樣是亞洲的困境。

因此《與神同行》導演金容華說他要拍一部亞洲的好萊塢電影,的確反映了主角一家人在繁榮社會中無法翻身的狀況,因而有個核心點扎紮實實地打動人心。「亞洲的好萊塢」是必須的,因爲21世紀亞洲的真實處境光怪陸離,好萊塢的故事也鞭長莫及。

從去年的《屍速列車》到今年的《與神同行》,韓國證明自己可以拍得獎片外,同時更能掌握住觀衆想哭哭笑笑的心,後者纔是打下基礎的關鍵,這幾年他們質與量都穩定,到《與神同行》真正走出一頁新的歷史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馬欣專欄】成長不容易 從《發條橘子》看冷冽電影之必要。【馬欣專欄】金馬54 「愛國片」再也不用愛得這麼累了!【馬欣專欄】日韓暗黑搖籃曲 各自唱着什麼調?【馬欣專欄】臺灣何時失去了製造「男神」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