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人民幣匯率不宜自由浮動
新華社12月30日新媒體專電 ;人民幣匯率是2016年的熱點話題。隨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逼近7這一心理關口,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關注再度升溫,有關當前漸進式貶值是否可持續,以及是否應該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討論也日漸熱烈。
筆者認爲,出於三方面的原因,當前人民幣匯率應當堅持釘住一籃子貨幣的調控方式,而不應走向自由浮動。
第一,當前人民幣匯率調控模式可以持續。從2015年“811”匯改至今,人民幣匯率運行經歷了無序波動和有序波動兩個階段。2015年8月至12月,儘管我國累計消耗了320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穩定匯率,但貶值壓力仍難緩解。而在2016年1月到11月間,隨着對中間價管制力的加強,匯率走勢重回可控軌道。更重要的是,通過釘住一籃子貨幣,在美元強勁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幣貶值預期基本保持了穩定。
第二,自由浮動未必能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卻必然帶來巨大風險。有觀點認爲,只要放開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讓人民幣一貶到位就能釋放貶值壓力。但匯率不完全由經濟基本面決定,匯率走勢也會通過影響預期的方式反作用於自身。
換言之,自我實現的預期所形成的多重均衡在外匯市場普遍存在。而且,自由浮動的匯率通常會“超調”,一貶多半就會貶過頭。所以,寄希望於一次貶值到位,以此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是不現實的。相反,自由浮動後,匯率難免大幅波動,對經濟及金融的衝擊很難預估。從風險和收益的對比來考慮,當前放任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並不明智。
第三,有必要通過穩定人民幣匯率,過濾國際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對我國的衝擊。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2016年全球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超過5萬億美元。而目前全球一年的GDP總量不過70萬億美元出頭。顯然,在外匯市場龐大的交易量中,非基本面的投機性因素佔了不小比例。特別是在次貸危機之後,全球主要央行紛紛採取極度寬鬆貨幣政策,更加劇了全球匯率的大幅震盪。在這樣的背景下,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助於過濾掉外部投機性衝擊對我國的影響,維護國內經濟和金融穩定。
當然,當前的匯率調控方式並非沒有代價。爲了穩匯率而消耗外儲以及加強資本管制,被不少人詬病。臨近年關,遠期匯價所顯示的人民幣貶值預期明顯升溫,表明短期內穩匯率的政策力度還得加大。放任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似乎能避免前面這些問題,但會引發更大風險,讓中國經濟付出更大代價。
所以,當前有必要繼續保持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控,加大政策力度,抑制人民幣的貶值預期。3萬億美元的外儲是我國政府手裡的一張“王牌”。但如果總是束手束腳,該出牌時不出牌,那王牌最後也會變成廢牌。考慮到特朗普所倡議的寬鬆財政必然會大幅增加美國國債水平,且美元走強、利率走高必然會對美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當前美元的升勢並不可持續。在當下關口,加強人民幣匯率調控政策力度纔是上策。(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