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新遊牧者的遷移革命(趙政岷)
伊麗莎白二世靈柩運抵愛丁堡 沿途民衆含淚送別。(圖/美聯社)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舉世同感哀悼。她同時是由56個主權獨立國家組成的大英國協元首,也是其中15國的國家元首,對世界民主制度貢獻極大。但隨着這位歷史上在位最久君主的離去,原本奉英國國王爲國家元首的大英國協王國諸國,極有可能重新思考是否放棄君主立憲走向共和,甚至聯合王國也有可能分崩離析。她的一生雖努力維護帝國的榮光與尊嚴,但終究抵不住時代洪流的狂瀾。見證過英國的霸權與黃昏,她的離世象徵歷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
前陣子戈巴契夫過世,也引起了世人的懷念。他是讓蘇聯政體瓦解的關鍵人物,俄羅斯目前還有許多人痛罵他,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也有人舉着這面旗幟,但他卻是化解東西方對立的和平英雄。以政體來看,到底未來理想的世界面貌是什麼?是國協如大英、是聯合政體如蘇維埃、是邦聯類似歐盟、是合衆國如美國?政治體制重要嗎?相信沒有人敢不認同於國家。但當20世紀末全球化盛行,許多人以行動同意「商人無祖國」。當資本主義掛帥,更多人奉可口可樂、麥當勞,或現在的臉書、谷歌、蘋果爲一輩子的生活信仰。這個時候你會選擇成爲哪個國家的國民?還是戶籍要放在繳稅少的地方?你更想要在民主地方還是抖音頻道?你信奉馬斯克還是拜登?
在巴黎出生長大的奧地利裔美國人菲利克斯‧馬夸特寫下了《新遊牧者之歌:遷移革命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一書,他自己的核心家庭中就有9個不同國籍的成員,他曾經無家可歸,也曾主辦晚宴邀請比爾蓋茲及國家級元首參加,他長年爲《國際先驅論壇報》等國際媒體撰寫專欄。他看到新世代的年輕人離開並不是因爲出色,而是因爲離開而變得出色。一股新遊牧者正在全球各地大量誕生,遷移已成爲世界熱門話題。
年輕新遊牧族充滿希望,充滿冒險犯難精神,既是四處尋找機會,也是人生啓蒙的追尋。而這股趨勢,不只集中到過去被認爲是成功的全球核心國家,很多是走向遷移到外圍國家,或者從外圍國家的一處遷移到另一處。這些人類遷移流動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並預示着全球化故事的下一個新篇章。在這樣的潮流下,國家到底還是什麼?
自古以來,所有人心中都會懷抱着不安分的遊牧衝動,你我或多或少也許在學或就業都是遷移和移居外地的產物。遷移也是爲了找到一個家,人們一直在世界各地流動,未來理應也會如此。但現今對移民的恐懼、對宗教的誤解,對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者的崛起,或對網路與元宇宙世界的迷惘,讓世界籠罩在新秩序的不安中。大家都在逃避戰爭、饑荒或貧困,入侵「我們的國家」。但未來的新遊牧族羣遠非別人所說的是問題的肇事者或受害者,它們既本土性,又有全球意識,是世界新倫理的代言人與解釋者。當世界正這樣在走,也許我們可以重新想想「一箇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各自表述」可以追求到如何的差異?各縣市長候選人真的只管眼前里民的利益,還是也要想想國家社會發展?楊丞琳真的不能是廣東人?
米蘭昆德拉曾寫下「不幸的人才會渴望離開故鄉舊土」,但對現代人類,也許遷移一直都是教育、解放和賦權最有效的手段,關鍵都在認同。懷念女王,感念過去,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可以選擇的未來。(作者爲臺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