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吳密察揹負破壞文明的罪行(楊渡)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圖/本報系資料照)
我書房中有一尊漢中觀音像,凝神靜坐,垂目沉思。這是明朝的舊物,難免有些戰火劫餘的損傷。它讓我想起漢中自三國時代起即是戰爭頻仍的要地,明清以降,抗戰與內戰,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靜坐的觀音,不知經歷多少生死戰火,看盡人間多少流離劫難。
而觀音像在書房中陪我,也只是一段時間,此生燈滅時,觀音像還會長遠存在下去,在文明的長河中,繼續陪伴後人,帶來安靜凝神的永恆之美。
故宮的文物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只是一時的保管者。而文物,卻帶着恆常之美,永遠在感動着每一個時代的心靈。
我還記得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時,故宮舉辦國寶書畫大展。那些平時未曾一次遍展的書帖,在3個月內分批展出。爲了保護文物,每一件都不能展出太久,以免曝光會讓紙張色澤受損。即使如此,海峽兩岸的書法大家都特地來看。一位大陸知名書法家連續飛來臺北,只爲能親眼目睹原作。
他觀展的方式不同於一般人,而是在現場「臨摹」。他用眼睛看,用手跟著書帖再臨寫一次。我問他何以如此用功。他說,以前在書法課上,這些著名書帖,不知臨摹了成百上千次,但這一次,終於看到真跡,他想跟着走筆一次,感覺書家當年寫的時候,那種心情的「速度感」。每一筆、每一按,都有不一樣的速度和重量啊!
一個40幾歲的男人,那天晚上喝着酒,想到白天去臨摹,竟然感動得痛哭流涕。他說:「沒想到此生真的能看到,太感動了。以前,這些都是江湖上拚死拚活搶奪的國寶傳說,我們終其一生,恐怕連一幅都看不到的啊!」
我想到,那書帖中的美感,那蘇東坡寄託在〈寒食帖〉中的心情,千百年後依然感動着今天的心靈,而後世的臨摹者,透過猶存的筆意,感知蘇東坡的心境,如此顫動,如此相通,那是多麼美好的心靈傳承。
故宮是什麼?故宮要保存什麼?是文物書卷嗎?是古代器物?只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嗎?或者,在更深的層次,這些文物代表着人類文明的傳承,是世界文明的珍貴遺產,也是永恆之美的見證。這些古老文明,誰有權用政治意識形態去加以定義,加以否定,甚至加以破壞呢?
塔利班執政時想炸巴米揚大佛,聯合國、美、俄、中,乃至伊斯蘭教國家都出來勸阻,卻終究沒能阻擋宗教狂熱的暴行。後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能透過3D投影,重現當年佛像。
可是多麼悲哀啊!那些政治狂熱者是否想到,即使炸了佛像,也不可能改變阿富汗的命運,而文明遺產一旦破壞,卻已萬劫不復。
故宮文物,是世界文明的共同遺產,那不是屬於一個政治團體,一個朝代,一個政權,或任何一個獨裁者。當然更不屬於一個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如果現任的院長吳密察有任何破壞,不管是蓄意的,還是意識形態作祟,都是對世界文明的破壞,那是不可原諒的罪行。
(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