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柏南克的QE 全球的煎熬(朱雲鵬)
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獲2022諾貝爾經濟學獎(路透)
諾貝爾獎本來沒有經濟學,1969年瑞典中央銀行捐贈了一筆錢,把它命名爲「紀念諾貝爾」的經濟學獎,從此以後就有所謂的經濟學諾貝爾紀念獎。今年的此獎剛剛揭曉,由3位美國學者共得,其中一位是曾經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也就是央行總裁的柏南克。頒獎發佈的說明上說,他對於大恐慌時期銀行倒閉的風險有很深刻的研究,足堪獎勵。另外兩位獲獎者,也是基於他們對於銀行風險的相關研究。
諾貝爾紀念獎既然頒發給這3位,應當有學術上的理由,不過從政策而非學術角度來看,柏南克的低利率政策,還有他推動的量化寬鬆(QE),對於美國,乃至全世界,究竟是重大貢獻,還是一場浩劫?實際上有非常大的爭議。
依據報導,我國央行前總裁彭淮南曾經和柏南克在臺北會晤過,被稱爲是「雙南會」。在會晤的過程中,彭前總裁很直白地說:「你推動的QE,讓我們煎熬(suffer)」。筆者覺得這句話講得太好、太貼切了。事實上煎熬何止臺灣?美國對外金融性投資金額非常大,美國本土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牽動國際資金流向,就牽動全世界的經濟狀況。所以把彭前總裁的話重新說一遍,更貼切的說法是,「你的QE,全球的煎熬。」
全球煎熬的始作俑者其實不是柏南克,而是葛林斯班。如同本專欄先前曾說過的,葛氏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2001年911事件之後,害怕美國經濟會處於長期低成長的狀態,就把利率調低到50年來的超低水準。其後幾年,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美好,股價漲、房價漲,但是消費者物價漲幅有限。美國充斥在所謂的新黃金時代的歡呼裡面,歌頌葛林斯班。
但是到了後來,美國房地產瘋狂上漲,好像要形成泡沫,葛氏發現苗頭不對,纔開始快速升息,到他2006年1月卸任時,把聯邦基金利率調高到4.29%;柏南克接任後續升息到5.25%。升息之後,房地產泡沫就被戳破,美國房價從2007年起直線掉落,然後「次貸」和相關「結構債」風暴在全球爆發,成爲「金融海嘯」。
金融海嘯後,柏南克變成了「撒錢高手」,大降利率,還用央行的錢去購買債券,也就是所謂的QE。也許在當時是不得已的作法,但事後看來,引發了兩個非常大的後遺症,讓全球煎熬。一個後遺症就是公平性:獨厚金融業,忽視了其他行業。金融業只要夠大,政府一定救,那製造業呢?美國金融業從業人員本來就是薪資最高的,一定被救,其他製造業和服務業如果慘了,沒人救。
第二個更大的後遺症:當市場已經穩定以後,政府就要退場,但在那一場紙醉金迷的舞會中,大家捨不得舞會終結,希望音樂永遠不斷演奏下去。在柏南克的手中,直至其任期終了,利率維持低檔長達5年以上,彰顯他的撒錢手筆。原來崩盤的房地產全部漲回來了,漲到比原來還高。
後來接任的葉倫,在其任期後半,曾開始升息,但現任主席鮑爾接任後不久,就呼應川普不喜歡高利率的看法,把利息維持在2.4%左右的低檔。新冠疫情來了,鮑爾比柏南克還狠,把利率降到零,QE則無限量。
在?爾的手中,現在美國的房地產價格大約已經是2007年泡沫最高點時的1.6倍,臺灣則超過2倍,其他地方像英國、印度、西班牙、法國…一樣漲翻天。最後,錢撒了這麼多、這麼久,通貨膨脹也來了。現在?爾總算開始升息,試圖控制通貨膨脹。
目前美國的失業率是3.5%,但失業率的長期平均水準是5.74%;鮑爾在控制通貨膨脹的過程中,如果發生「硬着陸」,失業率勢必上升,至少回到長期平均,那又會有一大羣本來看好房地產後市而買房的中產階級勞工,付不起房貸;即使沒有「次貸」問題,一樣會有違約,一樣會有一羣人被銀行從自己住的房子裡趕出來。
所以美國的過度寬鬆貨幣政策就像接力賽,一棒接一棒,棒子從葛林斯班傳到柏南克,再傳到鮑爾。世界上沒有所謂「最有爭議金融政策獎」,如果有的話,毫無疑問的應該頒給葛林斯班和柏南克。他們讓資產價格漲翻天,他們讓貧富差距更大,他們讓全球的通貨膨脹開始蔓延。臺灣當局的金融政策主事者,應該慎之、戒之。
(作者爲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