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滇緬抗戰(郭冠英)
(圖/郭冠英提供)
10月29號,我又來到松山。
這一次是從昆明坐高鐵到保山,再從高速公路到龍陵,跨過1200公尺的瀾滄江到松山腳下,下高速,再上800公尺到山頂子高地,當年戰鬥最激烈的地方。
這次是與「相約彩雲南。臺胞參訪團」來的,成員有歷史學者和大部分黃埔軍校的子弟,因此我們一路唱黃埔校歌:「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圖/郭冠英提供)
10年前7月,我同新黨青年團來到這裡,那次是從昆明、大理一路開車來,沒高速公路。到松山是從怒江惠通橋開上來,有20公里,走了好久。我當時想,以前,是3個月,打到這裡,一寸山河一寸血。
車停在一棵樹前,樹被打得都是彈洞,疙疙瘩瘩的。
現在車子要停在幾百公尺外,我走到這棵樹,就有印象了,那棵彈痕累累的樹幹後,有塊紀念碑,是殘碑湊壘起來的。名字多已模糊不清,「攻克松山陣亡將士紀念。陸軍第八軍第103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師長熊綬春立。」
碑下面寫着「龍陵縣人民政府,2004年10月20日重立」。原來這個碑,以前是丟在小學操場上,學生們走來走去,把它踩平了,字跡難辨。當遠征軍的故事被重新提起,一些紀錄片採訪到那些所餘不多的老兵,說他們曾經在祖國的熱土上和日本鬼子拚過刺刀,曾經在緬甸的叢林中灑過熱血,卻這樣被自己曾經爲之奮戰過的人民所遺忘,在風燭殘年擁着用生命博得的軍功獎章,忍受着貧困和孤獨的侵襲。甚至在病牀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只爲得到這樣一句認同:「國家終於承認我們是抗日的了…。」
老兵,慢慢凋零…。
今天,我們在墓前獻花致敬,然後唱〈黃埔校歌〉,很大聲,激動。
我們還在墓前流連時,有人叫我們到旁邊一個坡上,去看「中國遠征軍紀念陵園」,我都不曉得這些兵士的石像就在這個山上。陵園氣勢磅礡,很動人。它記着「2013年9月3日立」。我當年7月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在建這個陵園。
有個20公尺高的大碑,寫着「松山戰役紀念碑」。在兩個集團軍的將軍石像外,遠遠的有一個像單獨的立在那裡,但人們一定去看,孫立人。
當年我想着,我們出來的地方,也有松山,每天與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們坐捷運,鑽入基隆河,從那裡冒出。從那裡飛出臺灣,飛入大陸。松山機場,以前,這裡是侵華的基地,日本96式轟炸機,從這裡炸上海,炸杭州。
1938年,蘇聯志願航空隊,幫助中國抗戰,炸過這個機場,可是,對日抗戰中的大部分時間,制空權還是在日本人手裡。
兩個松山,距離很遠,但是,息息相關。攻松山,是爲了打松山;守松山,是爲了防松山。滇緬戰、太平洋戰、歐洲、北非、蘇戰、抗戰、一號作戰,每顆子彈,雖然聽不到聲音,但震動卻到達幾千公里之外。每一滴血,都會濺到另外一個肉軀上,就算死在野人山的3萬遠征軍,瞬間被蟻蝗啃成枯骨,被大雨沖刷得乾乾淨淨,也不會無聲無息,他們的吶喊:「爲什麼我們不死在與敵交鋒下,卻倒在這樹林泥沼中了?」最後,還是有人聽到,還是有人接着吶喊,衝向敵陣。
1944年攻松山的,是宋希濂與鍾彬,1949年12月,他們想退到緬甸建立反共基地,在川西的大渡河邊被解放軍俘虜,這是大陸的最後一戰,他們被稱爲「送終兵團」。
1986年,我在紐約,與宋希濂見,他說:「抗戰勝利,蔣校長說今後要放下武器,好好建設,我們聽了都很高興。戰爭,實在打太久了,國家元氣大傷,中國人太苦了,但不久內戰又起,我雖然失望,也只有爲校長效命,最後是失盡人心,終至失敗。」
也因此,滇緬遠征軍散了,消失了,兵士們有的回到家鄉,有的流落他鄉,默默的過去後半生,不再提當年勇。
我們的飛機降在昆明的長水機場,原來的巫家壩機場2012年停用。我在細雨中去看了這塊大空地。這是抗戰中最重要的機場,駝峰航線的終點,飛虎14航空隊的駐地。他們飛越海拔5千公尺上下的喜馬拉雅山區,進行航空史上最艱險的戰時空運。是爲駝峰航線。
飛過了玉龍雪山,看到麗江,才越過了駝背。至今在麗江城外,仍留有一簡單的機場及石輾子。在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這條航線爲中國空運各類戰爭物資65萬噸,共有超過500架飛機墜毀,超過1500人犧牲。在天氣晴朗時,飛機完全可以沿着戰友墜機碎片的反光飛行,這條灑滿飛機殘骸的山谷,被取了個金屬般冰冷的名字「鋁谷」。
我們到西南聯合大學,這個抗日中由北京、清華、南開共同組成的大學,出了許多的人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許多學生投入了抗日防衛大西南的戰場。
然後,我到了金馬碧雞坊,昆明中心的一個廣場。當年,滇緬公路勝利恢復通車典禮,在這裡舉行。這是終點,也是起點。不遠處,滇緬公路零公里紀念碑。一個石輾子,當年就用這種輾子,人拉着,壓碎了石塊,壓出了公路,整出了機場。
從這裡,滇緬公路一路南下,到大理378公里—保山579—龍陵721—畹町835,進緬甸,密支那1160—臘戍1453公里。第二次滇緬戰役中,遠征軍開道,又建了條中印公路,名爲「史迪威公路」。沿路還築了條油管。兩路在中緬邊界的芒友、瑞麗交會。
滇緬遠征軍的故事,就從零開始講。
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
1938年,雲南省主席龍雲,提議修條公路到緬甸。
1941年12月5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南方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3個月內,日軍下菲律賓、馬來半島、新加坡、荷屬東印度,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