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昔日眷村轉型爲移民博物館──眷村的光陰故事(二)

2017年,憲光二村保留完整特色,是桃園龜山地區的地標。(葉臻攝)

離館時,我在服務檯取了「桃園城市故事館」的簡介翻閱,發現「憲光二村」距此不遠。於是,在請教志工研究生後,依指示路線步行約十五分鐘,轉至大同路的巷子內。很快,我便來到位於明德路上的「憲光二村」。

「憲光二村」建成於民國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當時爲擁有乙種三十戶、丙種七十戶的平房連棟式眷村。民國九十五年(西元二○○六年),「憲光二村」住戶遷往鄰近「眷改」而成的「陸光新城」;同年十月二十六日,「憲光二村」經桃園縣政府公告爲「歷史建築」的眷村。

「憲光二村」是全臺灣「國軍老舊眷村」中,唯一獲得保留下來的憲兵眷村,也是目前桃園市三座被全村保留的眷村之一。原先,龜山區的「精忠五村」也有希望被保留爲「眷村博物館」,但並未成功;因此「憲光二村」,就成了龜山區唯一被全村保留的眷村了!

「憲光二村」不僅是電視劇《光陰的故事》取景拍攝的地點,連國片《鬥陣ㄟ》也跟進於此取景拍攝,甚至在此地舉行了「開鏡儀式」。這樣的機緣,大大提升了「憲光二村」的知名度,成爲熱門的國軍老舊眷村。

而民國九十五年(西元二○○六年)的「桃園眷村文化節」,也選中「憲光二村」,作爲活動的場地之一,且活動中的「全國眷村研討會」也在此舉行。這次研討會引發了全國眷村保留意識,促成了關心「全國眷村文化保留」的各界人士串聯成聯盟,「憲光二村」也因此得以在歷史上留名了!

目前所見,「憲光二村」全村是由村底的ㄈ字形一棟,以及前排「一」字形的七棟(其中四棟與ㄈ字形等長)的眷舍,整齊排列構成;除了少部分有二層閣樓外,多屬平房。村內左側,還有三棟四層樓的公寓式「職務眷舍」;這三棟後期建築,約爲民國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三年)至六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四年)間,陸續增建的部分。

如此的眷村建築,在「憲光二村」中,形成新式樓房眷舍與老舊平房眷舍,截然對比的型態,默默地反映了時代變遷的痕跡。村中一棵大榕樹,植於職務眷舍後方,正對應着與ㄈ字形等長四棟的舊眷舍;這樣的空間,形成了一個小型廣場。而大榕樹旁的邊坡護牆上,有着木條木板製成的國旗圖案;但如今已殘破斑駁,似乎是無言地面對着歷史的過往雲煙。大榕樹樹幹垂下兩條繩子,綁着一塊木板做成的簡易鞦韆──令人想起當年,這裡大概是村民聚會地點與兒童嬉戲的地方。

「憲光二村」一進大門即見首棟長平房眷舍的屋牆,其上有標語,寫着:「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常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這具名由「大同社區理事會制」的標語,顯然富含着養生的哲理於其中。

民國九十八年(西元二○○九年)八月起,「憲光二村」由桃園縣龜山鄉公所(今爲「桃園市龜山區公所」)「代管維護」;但必須每半年再向國防部申請一次,才能繼續行使「代管維護」權。因此,若欲來村參觀,就必須先辦理申請,經准許後,方得依規定時間前往參觀;所以,它是屬於非正式對外開放參觀的「國軍老舊保留眷村」。

截至目前爲止,已有大陸「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林鋪鎮大同村」組團前來參觀過;而且,是在「龜山區大同村」村長鄭清木的陪同下,進行「憲光二村」的導覽參觀。是否大陸人士來訪,皆須由臺灣相關人士代爲申請,可能還得詳問方知。

我來的時候,正好遇到影視製作公司進行錄影中,因而得以隨之入內參觀,其製作人蔡先生,還是前民視電視劇《嫁妝》的執行製作;由於我倆都成長於臺灣南部,算是鄉親,彼此於是親切地聊了一下。這可說是意外的邂逅。

上網查了資料,得知當局規劃「憲光二村」,成爲未來的「龜山區眷村博物館」。當然,「憲光二村」如何與目前的「眷村故事館」做出區隔,共同爲保留國軍老舊眷村的工作盡心,也許仍須仔細思量了!

後記:民國一○八年(西元二○一九年)十一月,桃園龜山憲光二村,開始進行整修工程,預計三年後啓用爲「移民博物館」。「龜山眷村故事館」現爲「養雞協會」接手經營;民國一○七年(西元二○一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我應邀演講「龜山眷話外一章──黑貓眷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