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那年的「蔣公誕辰」,就連蔡英文都是受益者(莊秉漢)
蔣介石主政時期毅然推動「九年國教」,提升國民教育水準,因應未來國家發展建設,造就80年代臺灣的經濟起飛,蔣介石確實功不可沒。(圖文:莊秉漢)
10月31日是蔣介石先生的冥誕,在民國89年以前還作爲「國定假日」的年代裡,這是一個舉國同慶又可以放假的小確幸,21年過去了,10月31日,民衆認知用西洋人的「萬聖節」取代「蔣公誕辰紀念日」,當天年輕人不是舉行變裝狂歡派對,就是幼兒園小朋友沿街向商家「不給糖就搗蛋」,在課綱去中國化,「國父」和「蔣公」都傻傻分不清楚了,誰還記得蔣介石是何許人也?!
不過,每年的10月31日這一天,其實是國內許多所國民中學的校慶生日,這些校慶學校有個共通點,都是在民國57年成立的,也就是臺灣地區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第一年,這一年,國內有多所國民中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其中有100多所不約而同選擇10月31日當天,也就是蔣介石總統生日作爲學校生日(校慶)。會挑選那一天,無非是當時政治強人的時代背景,對國家領導者擁護之外,在那個國步艱難的年代,臺灣能開亞洲之先河,將國民義務教育從「6年」延長爲「9年」,臺澎金馬的小學生國小畢業後,全部「免試」直接升上國中,完全是蔣介石政府毅然決然推動所賜。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今日臺灣被國際讚譽爲科技人才之島,國民素質、培養人才、高科技經濟產業高度發展,蔣介石確實功不可沒。
蔣介石總統令:自民國57學年度起國民教育延長爲9年。(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圖文:莊秉漢)
回顧民國4、50年代,國小倘若要升上初中,必須參加聯考,當時的小孩子,小學畢業後,想要進入初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學期間經常要面對各種大小模擬考,家境優渥的同學,到了五、六年級放學後,會去補習班補習,過着類似現在國三、高三學生拚會考、指考衝刺班的生活,而有些唯利是圖的國小老師會故意在課堂留一手,等放學在老師家中給學生補習,收取補習費。不少家境清寒的小孩,沒多餘錢可以補習,沒經濟能力讓孩子繼續讀國中,就直接放棄升學夢,讓小孩放學放牛吃草,撿拾柴火。但是,每年鳳凰花開,國小六年級生畢業,能考上初中的,全國大概一半學生,考不上就得提早就業,女生去學裁縫或做女工貼補家用,男生去做學徒學技能,或到工廠做勞力工作,現在65歲以上的銀髮長輩,都有經過那段歲月。
當時的行政院長嚴家淦,他兼任經合會(經建會前身)主委,負責管理運用美援物資,嚴家淦和他的副主委李國鼎討論到教育改革問題,他們認爲當時的臺灣經濟發展面臨停滯,因爲國內人力資源不足,全國一半的人力在國小畢業就進入就業市場,對於人才素質無法提升,如果再這樣下去,中華民國國力會出現問題。於是嚴家淦院長責成臺灣省教育廳擬定「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六年計劃大綱」草案,研究將國民教育由六年延長爲九年之可行性,並將草案呈報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這行政院專案小組在民國55年10月完成方案,在秉持「先作充分準備」的原則下,以民國55、56年兩學年爲準備時期,民國57、58年爲開始時期,直到民國59年至62年四學年度爲推行時期,並兩度向立法院提出報告。
當時主政的蔣介石總統注意到延長國民教育是世界趨勢,他發現民國56 年6月爆發的「以埃六日戰爭」,以色列能以一國之力解決和埃及的紛爭衝突,徹底打敗阿拉伯世界強敵,決勝原因在於以色列的教育普及,教育理念先進使然。蔣介石也觀察到主要先進國家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紛紛延長其義務教育,例如,英國於1967年延長義務教育爲十年、法國亦自1959年起實施十年義務教育、日本則在麥克阿瑟聯軍主持下改爲九年義務教育,顯然,中華民國如果要和世界先進國家並駕齊驅,就必須延長國民義務教育,蔣介石是一位對國家民族有使命感的領導者,在當時中國大陸正陷入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亞洲多數各國多沒有延長義務教育的政策,蔣介石便決心開亞洲各國之先河推行九年國教。
民國56年6月,蔣介石召見行政院長嚴家淦、教育部長閻振興、臺灣省主席黃傑、省教育廳長潘振球、臺北市教育局長劉先雲等人,懇切要求他們要積極籌備延長國民教育,當蔣介石知道行政院專案小組推動「九年國教」準備期需要長達「八年」時,他眉頭深鎖,認爲八年計劃推動時間太長,所謂萬事莫如「教育」急,蔣介石以總統的高度,指示行政院以「一年爲期」籌備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由嚴家淦來全力督導,全國上下通力合作,務必明(57)年9月如期如質開學。
蔣介石政府貫徹實施「九年國教」政策,對我國教育史上是重要里程碑,首要面對的是財政經費籌措、土地校舍、師資課程等問題亟待解決,蔣介石找了省政府財政廳長周宏濤碰面,詢問是否有錢支應九年國教,周宏濤廳長答覆說:「如果把其他事緩一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於是,蔣介石對九年國教經費籌措提出多項指示,包括:自民國 57 年度開始,國家總預算應以延長國民教育與發展科學爲第一優先,中央增加預備金5 億元機動因應,經費之來源,應由省縣市政府儘量去籌,不夠由中央支援。
「九年國教」推估支應前三年總經費計31 億6,952 萬元,在當時中央銀行還有發行新臺幣一角、五角銅板的年代,預算31億元可以說是天文數字,那時候政府高唱「反共復國」國策,國家一切資源支援前線,伺機反攻大陸,蔣介石倒是可以把這筆經費挪作軍事用途,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眼看九年國教經費不夠寬裕,還要求「中美基金」(美援)的6.8 億元優先支應辦教育,等於說,蔣介石把國家僅有的家當全部投資臺灣基礎教育了。
就這樣,以短短「一年爲期」的延長九年國民教育如火如荼展開,臺灣新增100多所國中,興建6,000餘間教室,甄選100多位校長,並培訓數千名教師,目的要讓民國57學年度,全國22萬9千餘位國小畢業生,都能免試直升受國中教育的機會。而當時臺灣省教育廳是推動「九年國教」的執行單位,廳裡同仁每天工作都超過15小時,除了吃飯睡覺,都在開會、討論、溝通、訂定法規、研究課程內容,忙碌又超時的工作下,沒有人計較過加班費,沒有人喊累,而且他們非常自豪的是,當時徵校地、蓋校舍、建教室,所有工程沒有傳出一件貪污情事,政府和民間只有一個信念-「教育是良心事業」,攸關着一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
民國45年出生的國人,一定有這個印象,在他們國小五年級早晨朝會的某一天,原本板着臉孔神情嚴肅的校長,突然興高采烈地說:「蔣總統剛剛宣佈明年(民國57年)起要實施9年國民教育,五年級以下的小朋友上初中就不用考試了。」相信,校長此話從麥克風一出,除了六年級是末代考生外,司令臺下的小學生一定欣喜若狂,因爲他們終於擺脫補習惡夢,窮人家的孩子也不用先去做童工學徒,大家統統有書可以念,全部直升國中。
民國57年9月9日上午9時,臺澎金馬467所國民中學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中學聯合開學典禮,蔣介石總統對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國中新生髮表訓詞。在典禮中,他期勉學子,「體念政府培植的苦心,珍惜每一寸光陰,立志務在遠大,進學務須專精,使今日的努力,成爲明日德業的基礎,並以自己的德慧術智,貢獻於社會,貢獻於國家」。
臺北市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慶祝大會暨國民中學聯合開學典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圖文:莊秉漢)
當時美國《紐約時報》以大篇幅報導,臺灣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實施,以新姿態迎接新時代任務,報導中特別強調,以一年時間準備,完成延長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被譽爲是「教育奇蹟」。畢竟,以「事後諸葛」來觀之,南韓要到民國73年才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對岸的中國大陸也要等到民國75年才實行九年義務教育。誠如嚴家淦曾經回憶說:「三民主義的教育是採取低學費政策,有很多縣市支付教育方面經費,超過年度預算的50%,但是大家還是撐了下來,誰都心甘情願而無怨無悔。」
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的第一年,有不少傑出人士得以受惠,如資深新聞工作者李四端,帶領中華棒球隊獲得無數國際賽獎牌的教練高英傑,負責推動「12年國教」的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當代女性視覺藝術家陳秋瑾,具有財經金融專長的考試院考試委員楊雅惠,就連現任總統蔡英文也是九年國教實施的第一屆國中生,蔡的母校臺北市立北安國中,在民國57年7月暫時借用中山國小辦理第一屆新生報到,待9月1日校舍工程落成啓用,才遷返位於臺北市明水路的現址就學,上述都是蔣介石毅然推動九年國教所實施的第一年,社會上最有成就的受益者之一,而且在新聞、美術、體育、公職各領域出類拔萃,甚至還當上了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總統。
臺灣在半世紀以前,當時在社會各方面資源條件不足與困難的環境中,主政者蔣介石有遠見的實施九年國民教育,這絕對是畫時代的教育大事,堪稱臺灣光復以來最重大的教育改革政策,因爲透過九年國教的免考試升學,讓當時還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以及「童養媳」時有所聞的年代,對難以升學的女性而言,提供更上一層樓的學習機會,增加社會流動及參與社會的機會,更讓偏鄉地區和弱勢族羣兒童在國小畢業後能接受國中義務教育,不因爲階級、族羣、財富差異,皆可以享有同樣的受教權。因此,這54年來,培育無數優秀人才,投入社會各行各業,80年代臺灣的經濟起飛,靠的是高素質人力,臺灣躍升爲亞洲四小龍,蔣介石推動九年國教有關鍵性的貢獻。
民進黨政府用所謂「轉型正義」來全盤否定蔣介石的歷史地位,試圖扮演決定蔣介石昨是今非的仲裁者。(圖文:莊秉漢)
可惜,今天的臺灣,蔣介石銅像時常遭「突襲式」毀損或者被潑灑油漆,中正紀念堂的存廢引起爭論,民進黨政府試圖以立法的方式,用所謂「轉型正義」來污名化、甚至全盤否定蔣介石的歷史地位。其實,蔣介石打贏了八年抗戰,光復臺灣,推動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開辦九年國民教育,在臺灣推動許多重大建設,實施基層民主選舉,使得國內民生樂利,民族獲得自信,臺灣能走到現在的榮景,毋庸置疑,蔣介石主政的諸項遠大建樹,就連蔡英文都是受益者,而你我也是。
(作者爲臉書「我的抗戰」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