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三胎獎勵13000元,會讓年輕人踊躍生娃嗎?評論區不要太好笑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二胎政策出來了,沒什麼效果,新客戶沒挖到,於是想到了老客戶,三胎政策緊接着出爐了。
三胎政策出來了,雖然一些家庭積極參與,但是大數據上依然沒有任何體現。
大數據依然不樂觀,各地都鉚足勁頭提升三胎的福利,包括不限於產檢、產假等的福利待遇。
雷聲大雨點小,生三胎的還是寥寥無幾,尤其是在大城市。
這不各地又來一波實惠政策:生三胎現金獎勵,實打實的給到三胎家庭好處。
三胎獎勵給現金,你會生嗎
各地現新的生育政策,從看不到的福利待遇,到看得到的現金獎勵。
贛州市猶縣發佈的“生三胎獎勵13000元”迅速上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除了現金獎勵,這個地區還開啓了產假優待、孕期服務、入托補貼等等,也算是爲了生育大計鉚足了勁頭了。
在縣裡邊開啓生育現金獎勵,一定是可以迅速見效的,父母一代是計劃生育,生孩子罰錢,到現在生孩子給錢,巨大的反差,會讓當地人踊躍生孩子。
而且在縣裡養育孩子的代價相對是低的,獎勵13000元,對很多家庭來說,是非常大的獎勵了,而且老百姓通常會認爲生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本來也是家族興旺的表現,這個時候上邊出臺現金獎勵,豈有不生的道理呢?
可是這樣的政策,對另外一些年輕人來說,依然是行不通的。
評論區現“神評”
有網友給了這樣一個評論,讓人忍俊不禁:這就好比是買勞斯萊斯,給了5元代金券。
這就很形象了。
別說一線大城市,就說南京吧,我根據我個人的實際情況算了一筆賬。
孩子出生以後一年,生怕孩子養的不理想,糾結了好久之後,我辭掉了月薪15000+的工作,成了全職媽媽。
養育孩子的成本先不算,就來算算四年的工資損失,一年保守按照15萬算,四年就是60萬。
再來看看養育孩子的成本,3歲以前成本相對較低,只有奶粉、玩具、尿不溼、衣服,七七八八加起來,每個月花在孩子身上的,按照2000元保守來算,一年2萬,3年6萬。
再來看孩子3歲以後,開始上學,學費一年4萬保底,外加延時費、餐費、活動費等等,按照5萬來算,到現在孩子馬上6歲,已經給了學校13萬。
另外還有舞蹈課、美術課(3歲開始只學習了這兩門課),還有日常花到孩子身上的開銷,按照2000元來算(很保守了,去一次遊樂場都得150元起,吃一頓飯100元打底)。
孩子還有幾個月滿6週歲,已經在她身上花了20多萬了,而這纔是剛開始。
在南京,我已經算是省錢的了,孩子學習的東西並不多,沒有安排圍棋、鋼琴等等課程,很多家長每年光是給孩子學習英語、圍棋、鋼琴等等就得幾萬了。
這樣一對比,那13000元可不就是相當於買勞斯萊斯的5元代金券嘛。
年輕人爲什麼不敢生孩子了?
這一題我會,切身體會,切身感受。
生了孩子,就想好好陪伴孩子,自己陪伴的孩子,纔是自己養大的孩子。
可是陪伴的代價太高了啊,我上邊就算了一筆賬,陪伴的代價就是一年15萬以上啊,這麼貴,實在是陪伴不起。
所以堅決不能要二胎,孩子上了小學,趕緊找工作重新進入職場。
再來看教育成本,這個時代教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有人說,那不這樣養行不行?
如果大家都散養,孩子們平均水平都不高,那當然可以,降低教育成本。
問題是,現實是有人願意花錢,那我們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自然也願意花錢提升教育資源。
別跟我說,城市大價錢教育出來的孩子,跟農村不花錢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一樣的,事實上,機會相差很多。
是年輕人太矯情了嗎?
不是,很多時候,老人的確不給力。
教育觀的巨大轉變是從我們這一代開始,父母真的就是跟不上這樣的節奏,父母還是按照教育我們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們自己深受其害,所以打定了主意不想讓孩子再經歷一次了。
另外接送孩子的問題,一些老人不會騎電動車,接送有困難。
這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相對前邊兩個是可以忍受的。
結語
現階段的問題,不是用一兩萬元錢就能解決的,就像有網友開玩笑說,一套房或者是100萬可以奏效,可這明顯是不現實的。
如果房價降了,物價降了,幸福指數提升了,相信在有傳統的中國家庭觀念的支撐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要生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