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個必須”,體現了對發展規律認識的守正創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化了我們黨對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深刻把握“五個必須”的科學內涵,對於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體現了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爲外延式擴張。隨着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出現變化,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瓶頸,推動我國經濟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勢在必行。實現內涵式發展,必須加強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依靠創新引領發展,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爲中心,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體現了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大家期盼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這就要求我們通過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此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發展不平衡表現爲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現象,制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發展不充分表現爲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任務仍然很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新發展理念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質量發展實質是創新驅動和引領的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着力破解發展難題和瓶頸,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高質量發展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共享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經濟循環都不可能暢通,也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隨着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爲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靠“大水漫灌”和短期強刺激已難以化解矛盾,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爲此,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提高供給質量,使供給能力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要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同時,要着力釋放內需潛力,擴大有效需求。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完善收入分配製度,不斷提高就業水平,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提高消費能力、增強消費意願,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實現供給和需求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深刻變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國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逐步在市場需求、產業體系、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形成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此外,我國還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製造業增加值約佔全球的30%,規模和效率具有明顯優勢,大部分產品在國內就可以實現全產業鏈配套,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隨着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適應形勢變化,轉變發展思路,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爲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爲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的改革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黨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證法,正確處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局和局部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着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有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進入新時代,在繼續深化改革的同時,我們着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大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更深層次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持續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這些舉措有力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新徵程上,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增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活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愈加複雜。這些風險挑戰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無法迴避的。這就要求我們認清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國家安全面臨的形勢任務,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沒有經濟社會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沒有國家安全,就不可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事實證明,發展和安全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統一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發展和安全,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任何一方面有明顯短板,都會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就是要在發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發展。既要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要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努力形成在發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發展的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必須加強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研究謀劃,深入思考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思路舉措,深入思考如何把國家安全工作融入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牢牢掌握國家安全工作主動權。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正是在這一崇高政治目標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爲初心和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代表和體現着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涵蓋了最廣泛的社會訴求、最多樣的人羣和思想動態,體現了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體現了我們黨對新時代新徵程自身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的深刻把握,爲全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最大的政治,要正確處理好一系列關係。一是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係,既要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又要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二是處理好戰略與策略的關係,既要有高度的戰略意識,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戰略支撐,又要高度重視策略,爲戰略實施提供科學方法。三是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係,既要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又要大膽探索,努力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四是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五是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既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活躍有序的良好發展環境。六是處理好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既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又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五個必須”深化了我們黨對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我們要深刻認識和領會“五個必須”的科學內涵,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何自力 作者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