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智融惠暢”引金融活水 助力建設現代化新重慶
作者:吳瞬 馬傳茂 譚楚丹
2023年,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站上3萬億元臺階,達30145.79億元,同比增長6.1%,成爲全國第四個、中西部地區首個GDP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城市。
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里程碑。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持,而缺少實體經濟的厚實支撐,金融也難談“強大”。近年來,圍繞服務重大戰略,以及重慶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建設,重慶地方金融機構積極作爲,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爲實體經濟注入活水。站在3萬億的新起點,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走向縱深推進,也將爲當地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重慶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阮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23年,重慶金融業通過啓動實施‘智融惠暢’工程,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輻射、服務實體經濟、數智創新、開放引領、風險防控等關鍵能力,行業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服務質效顯著提升,改革開放創新爭先進位,支柱地位更加凸顯,支撐現代化新重慶跑出‘加速度’。”
助力建設西部金融中心
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400萬,山城重慶無疑是一座超大規模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等國家重大戰略在此交匯、多重疊加。
尤其是西部金融中心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加速實施,正在將重慶帶上新的快車道。2021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印發《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目標到2025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到2035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
截至目前,重慶的消費金融公司整體業務規模全國第一、小貸公司貸款餘額全國第一、金融租賃企業數量西部第一、保險法人機構數量西部第一、外資銀行分行數量中西部並列第一。截至2023年末,重慶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8.6%;全年新增上市企業10家,境內IPO上市公司數量排名西部第一。
“事實證明,重慶金融業2023年邁上新臺階,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打開新局面。”阮路介紹,重慶正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努力打造西部地區現代金融高質量發展標杆,高水平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助力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邁出新步伐。
今年3月,《重慶市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高質量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發佈,“智融惠暢”工程正在成爲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頭號工程”。阮路表示,“智融惠暢”工程是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路徑,是全市金融工作的主要抓手,是推動全市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的任務書。
“《行動方案》將全面指導重慶金融工作。”阮路說,按照相關部署,重慶將量化目標體系、實化政策體系、細化工作體系、強化評價體系,以高質量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爲目標,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鬥力爲重要支撐,以全面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爲重點,以實施“智融惠暢”工程爲抓手,全面融入金融強國建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着力打造西部地區現代金融高質量發展標杆,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智融惠暢”工程具體該如何做?阮路指出,以其中的“惠”爲例,如何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向基層羣衆精準服務,是業內外人士普遍關心的問題。“過去1年,我們大力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爲的就是以‘惠’爲民。”據介紹,重慶着力推動金融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2023年全年,重慶累計投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1047億元,同比增長20%。同時,加大監管政策引導,要求大中型銀行小微企業內部資金優惠力度不低於50個基點,推動銀行將普惠金融業務考覈佔比提升至10%以上。創新服務下沉機制,建成36個首貸續貸中心和500個金融服務港灣。
從成效上看,重慶全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連續6年保持“量增價降”。近3年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年均增長25.4%,高於全市平均增速14.5個百分點。全年新發企業、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爲3.94%、4.24%,同比分別下降0.28、0.33個百分點。
生於斯,長於斯,興於斯,惠於斯。在此過程中,地方金融機構強化頂層設計,圍繞“做強自身、突出特色、服務開放”開展工作,積極服務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其中,重慶銀行深入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去年以來提供信貸支持超1800億元,累計服務重大項目超100個;牽頭組建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向通道建設提供融資支持近600億元。
西南證券通過提供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股權投資、跨境業務等綜合金融服務,去年共計爲實體企業融資約600億元,其中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企業融資約260億元,並創造了多個標杆性項目。
重慶三峽銀行去年爲61個市級重大項目和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發放貸款74.1億元,重點支持了海辰儲能西南智能製造中心及研發中心、潼南新能源材料生產基地等項目。
服務打造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關鍵標誌。
2023年6月,重慶市召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迭代升級製造業產業結構,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
具體包括:聚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先進材料三大萬億級產業集羣,升級打造三大5000億級支柱產業集羣,創新打造六大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羣,培育壯大18個“新星”產業集羣。
在這一背景下,爲服務打造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重慶金融業不斷全力出招。阮路介紹,目前重慶出臺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重慶市企業上市助推機制改革暨“千里馬”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7年)》《重慶市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夯實助推科技型企業發展相關機制;同時積極推動企業上市“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現正集中推進“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覈查一件事”改革;還設立了總規模2000億元的產業投資母基金,併成立若干專項產業基金,支持科技創新發展。
隨着重慶大力實施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重點支持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創業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重慶幫助山外山、西山科技、智翔金泰等10餘家科技型企業順利解決上市障礙。在2022年科創板上市公司成功‘破零’及打破近6年未新增創業板上市公司局面的基礎上,實現2023年10家科技型企業首發上市。”阮路表示,未來將繼續搭建“產科金”服務平臺、“科創資本通”平臺,兩個市級科創金融服務平臺目前已鏈接8000多家優質企業信息,着力打造產業、科技、金融一體融合發展的生態圈。
作爲重慶本地最大法人銀行,這一年,重慶農商行推動信貸資源向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產業傾斜,加大“專精特新”企業營銷力度,重點推動實施製造業企業“優客提升計劃”。數據顯示,去年該行新投放製造業貸款佔2023年新投放公司貸款近30%,製造業貸款市場份額居重慶第一。
重慶銀行則制定出臺《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通過全面實施融通發展提升、市場主體培育、產品服務升級、數字賦能提升、專業能力建設五項工程,全力推動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建設。其中,針對製造業融資的痛點、難點、堵點靶向發力,該行創新智融招商貸、智融技改貸等智融系列產品,解決製造業企業短貸長用的矛盾、提高製造業企業貸款可獲得性和便利性。
西南證券於2023年成立大產業客戶服務條線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公司“投行+投資+研究”的大產業客戶服務體系建設,並聚焦戰略性客戶和業務需求,深度服務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建設。
其中,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西南證券投資了高階智能豪華汽車企業阿維塔、汽車動力鋰電池龍頭贛鋒鋰業重慶工廠和汽車座椅龍頭雙英股份,協助重慶渝富集團投資併購汽車零部件企業,輔導汽車線束企業樂仁汽車規範運作。
同時,西南證券研究團隊高頻次發佈“33618”相關產業、上市公司研究報告、行業動態等信息,爲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企業融資發展提供高質量研究支持。
壯大數字經濟新引擎
先進製造業產業鏈的優化升級,離不開數字經濟賦能。隨着“數字重慶”建設的深入,重慶數字底座支撐能力得到不斷夯實。
2024年4月正值“數字重慶”建設一週年。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在4月8日介紹階段性成果時稱,重慶基本建成一體化數字資源共享平臺體系,初步探索“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數字經濟新模式等。
事實上,“智融惠暢”工程中的“智”正是如此。阮路表示,對於如何進行以“智”促轉,重慶的思路是不斷提升金融數字化、智慧化運行水平,加快金融領域數智化轉型,實現數字金融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圍繞推動融資暢通、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慢、打通信用數據“孤島”,聯合搭建“渝企金服”“渝快融”“渝普金鍊”“長江渝融通”“金渝網”等數字化融資服務平臺,通過歸集多維度數據和服務推送,引導50萬家企業註冊使用,提供特色金融服務產品1340個,累計助力30萬家中小企業獲得信貸,初步奠定信用大數據賦能金融發展的基礎。
過去1年新設重慶渝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電信翼金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衆先安行科技有限公司3家金融科技公司,加快形成以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中再巨災保險管理公司等功能載體爲核心的金融科技發展高地。
重慶金融機構也主動融入“數字重慶”建設發展大局,多舉措助力“數字重慶”創新提質。記者注意到,一方面當地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深化對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研究,將數智能力滲透至各條線領域,提升公司管理決策效能及服務效率,同時加強金融風控能力。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正通過數字金融提升對產業金融的服務能力。重慶富民銀行提出,要成爲一家以數字化金融業務爲基礎,以產業金融爲特色,以本地化服務爲依託,做最懂產業、最有溫度,能聚集產業並鏈接政府和金融機構的銀行。
重慶銀行的“風鈴智評”平臺項目就是金融科技賦能現代化產業的縮影。據悉,該平臺融合企業內外部數據,梳理分析產業鏈,構建企業營銷與風險畫像。據瞭解,“風鈴智評”已精準挖掘“33618”產業集羣、成渝雙城、綠色低碳等重大戰略領域實體企業超50萬戶,並首次爲其中2萬戶提供融資服務。
此外,重慶銀行還聚焦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綠色ESG、科技創新等細分產業,持續優化“產研智營”數字畫像分析能力,比如上線新能源汽車模型分析,向分支行推送上千戶企業名單,其中81家企業已進入信貸流程。
深挖“綠色”價值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已成爲金融機構的使命,重慶地區的銀行與證券公司如何發揮好綠色金融作用,對於加快重慶綠色轉型、引領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阮路表示,推進改革試點方面,重慶正加快建設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出地方綠色金融標準12項、特色金融產品330餘款,綠色金融能力建設經驗被寫入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報告、成爲全國典型範例。目前,重慶的金融創新體系功能增強,正高標準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出臺地方綠色金融標準12項,全市綠色貸款、綠色債券餘額分別達到6867億元、400億元。
在重慶金融系統內首次提出建設“三型銀行”(研究型銀行、創新型銀行、生態型銀行)理念的重慶三峽銀行,近年來探索出“區域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與“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同步共贏之路。
據悉,重慶三峽銀行在戰略規劃方面將綠色信貸規模目標提升至原計劃數的1.8倍,使得綠色金融業務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有力;同時該行加大信貸投放,去年末綠色信貸餘額173.7億元,全年增長近40%。
爲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發展,重慶三峽銀行去年落地全國首筆“取水權”預質押登記貸款業務。該業務以開州區天白水庫每年2317萬立方米的准予取水權質押預登記,分階段發放1.2億元貸款以支持天白水庫項目建設。
上述融資方案有效解決項目資金需求和取水權發放時間錯配問題,是金融服務水權改革的新突破,也爲用好水資源、做好水文章、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開闢了新途徑。
同樣,重慶銀行近年來深化綠色金融特色產品運用,推動排污權、林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業務落地,並落地重慶市地方銀行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以及行內首筆轉型金融示範貸款。
截至去年末,重慶銀行綠色金融規模達413.8億元,較年初增長28.3%,綠色信貸餘額較年初增長30.6%至360.6億元。
作爲連接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樞紐,證券公司在綠色金融領域也可以大展身手。
西南證券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建設綠色投融資服務能力,引導金融資源支持高效節能裝備製造、先進環保裝備製造、資源循環利用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先進企業綠色轉型,探索設立如節能環保、新能源等主題綠色基金及資管產品,圍繞成渝地區再生能源、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領域進行重點投資,並持續豐富綠色金融研究。
責編:葉舒筠
校對:陶謙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