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調停俄烏戰爭 大陸兩個深意

旺報社評

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銜命解決烏克蘭危機,17日抵達首站烏克蘭,隨後將前往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七大工業集團(G7)高峰會也於19日到21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美國與日本將與其他成員國達成更強硬的對中一致立場。西方世界認定中國與俄羅斯爲兩大「威權國家」,對中國能否在俄烏之間扮演中立角色,持質疑態度,即使烏克蘭願意接受北京的調解,美國與歐盟是否同意都不無疑問,李輝此行堪稱不可能的任務。

取得歐洲事務的發言權

在俄烏戰爭一週年時,北京外交部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重申北京希望和平解決的立場,透露北京介入調解的可能性。

上個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俄烏戰爭爆發後的首次通話,通話中雙方同意北京派遣特使進行調解,於是有了李輝的出訪。

李輝精通俄文,從1975年進入外交部以來都在處理中國大陸與前蘇聯和蘇聯瓦解後俄羅斯、東歐、中亞等國的關係。他是中國任期最長的駐俄羅斯大使,達10年之久,於2019年卸職,對中俄兩國關係發展頗有貢獻。

儘管李輝與俄羅斯有着深厚的關係,但他不至於偏袒莫斯科,將以一位經驗豐富且熟悉該地區的資深外交官承擔此重任。他的工作是要清晰闡明北京和交戰各方的立場,塑造和平締造者的形象,真正取得實質性成果的機率並不高。

因爲中國大陸沒有直接軍事介入俄烏戰爭,再者北京也無法繞過美國、北約,直接與俄烏就烏東四地歸屬、克里米亞安全、烏克蘭安全保障等相關議題達成協議,北京能夠主導空間不大。再加上戰爭爆發以來,西方認爲北京與俄烏雙邊的關係並不對稱。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就表示,歐盟將持續提供烏克蘭必要支持,呼籲中國運用對俄影響力促成停戰。最近澤倫斯基頻頻出訪歐洲大國尋求援助,並獲得德法的承諾,他還婉拒教宗的調解,在在顯示北京調停俄烏衝突難度極高。

北京出手調停,固然有儘快結束戰爭,讓全球重歸穩定、和平之意,但另外還有兩個深意。第一,希望在未來歐洲的重整有一席之地,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前歐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高級主任哈斯告訴CNBC,「中國更關注贏得和平,而不是誰贏得戰爭」,「北京希望在決定任何未來歐洲安全架構的輪廓方面有發言權,還希望被視爲對烏克蘭重建至關重要,並且在歐洲從衝突後全面復甦中扮演關鍵角色。」歐洲一直是中國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在中美關係轉以激烈競爭爲主軸後,與歐洲國家的互利與合作關係就更形重要。

改寫國際關係遊戲規則

第二,北京希望在全球外交最近取得的成就上再接再厲,特別是成功調解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矛盾,大大增加了北京的國際影響力。正如季辛吉所言,北京成爲和平締造者「改變了國際外交的職權範圍」,也就是說北京正在改寫國際關係的遊戲規則,而和平正是在新規則中不可或缺的議程。

北京這樣的形象,相較美國不斷火上澆油,不僅贏得不願站邊的南方國家的敬重,對於一些厭倦這場曠日持久惡戰的歐洲國家也深具吸引力。這股厭戰與和解的氣氛遲早也會吹向俄烏戰場。

李輝此行固然難度極高,但未必全然是象徵性的。聯合國安理會在美東時間15日舉行烏克蘭人道問題公聽會,北京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發言時強調4點:一、要全力減輕平民遭受的傷害和痛苦。二、要守好核安全紅線。三、要重視和管控衝突應對的外溢影響。四、要以最大的緊迫感推動政治解決危機。中國對戰事升級的嚴肅警告,對俄烏雙方應該會有一些牽制作用,戰爭每拖延一天,就製造一天的人道危機。

短期而言,李輝此行難見具體成效,長期而言,在中美激烈競爭格局下,是中國對外關係大棋盤的伏兵。